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开展了电子入射电离原子、分子和团簇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工作是利用纵向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测量了80eV至220eV电子入射Ne,Ar原子以及CH4,N2,CO2等小分子(e,2e)反应产生的反冲离子,重构得到了反冲离子的动量分布,在反冲离子横向动量-纵向动量二维谱中,发现存在大纵向动量的反冲离子。我们推断:入射炮弹与靶核之间的大角度弹性散射过程是(e,2e)反应产生大纵向动量反冲离子的原因,包含了大角度弹性散射过程的两步碰撞机制普遍存在于中低能电子入射的(e,2e)反应中。对于CH4,N2,CO2等小分子的(e,2e)反应,这种两步碰撞机制依然存在,且与靶分子是否包含质量中心无关。根据Ne+,Ar+离子纵向动量分布,估算并发现相同入射能量时,Ne(e,2e)反应中背向散射的相对比例大于Ar(e,2e)反应中背向散射的相对比例,这表明Ne原子内部能够发生背向散射过程的相对“有效区域”大于Ar原子内部能够发生背向散射过程的相对“有效区域”,靶子结构对(e,2e)反应动力学有明显影响。此外,基于电子入射分子弹性散射的独立原子模型,定性解释了CH4+,N2+,CO2+离子的纵向动量分布特征。 第二部分:工作是利用横向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测量了100eV至3000eV电子入射Arn团簇电离解离过程产生的反冲离子。根据各个入射能量点Arn+(n≤5)离子的飞行时间谱,我们发现除稳定的Ar2+母体离子之外,不存在其他稳定的Ar3+,Ar4+,Ar5+等母体离子,母体离子Arn+(n≥3)更倾向于解离成Ar2+和Ar+离子。根据Ar2+离子的飞行时间谱,计算了来自于纯电离过程和电离解离过程的Ar2+离子的相对比例。我们发现随着滞止气压的增加,冷靶中大尺寸中性团簇Arn(n≥3)的相对比例逐渐增加,而Ar2团簇的相对比例先增加后减小。此外,在入射能量为3000eV时,我们还原得到了Ar22+→Ar++Ar+和Ar23+→Ar2++Ar+两个解离通道的KER分布,KER的分布特征表明母体团簇离子Ar2q+(q=2,3)的发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库仑爆炸过程,一种是发生在中性Ar2团簇平衡核间距附近的库仑爆炸过程,另一种是发生在小于中性Ar2团簇平衡核间距的库仑爆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