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措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脑出血病例 157 例,均经头颅 CT 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对所有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及出血部位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对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冠心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入院时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后进食情况、脱水药、体温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把有意义的变量引入两分类反应的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1) 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2) 脑出血随血肿量的增大,血粘度增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在丘脑、壳核、脑干出血,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4)采用 两分类反应变量的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最后进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影响高切血粘度的因素有 6 个,分别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出血量、入院后进食情况和脱水药。进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影响红细胞压积的因素有 4 个,分别是高脂血症、出血部位、入院后进食情况和脱水药。 结论 (1) ICH 患者血液流变学呈浓、粘、聚、凝状态,血肿量及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2)引起 ICH 患者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出血量、出血部位、脱水药及入院后进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