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中国改革开放,2000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商务英语信函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信函翻译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益发凸显。很多国内外学者在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一些学者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所用的一些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探究。然而,关于从文体学角度来探析商务汉语信函英译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此,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了对比分析英汉商务信函所具有的文体特点上以及较好的英译文本应该具有的语域特征上从而来更好的指导英译。根据信文内容来看,将从语相、词汇再到句法层次进行了分析。以及从语义层次看,从语域理论角度对商务英译信函进行了分析,力求译文从功能上与原信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对等。1969年,leech将文体学定义为“文学语言使用的分析”。Wales在1989年提出文体学即“文体的研究”。就功能文体学来说,Halliday是将系统功能语法运用到了文体分析中。Halliday认为人类使用语言的用途可分为三个范畴: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以及逻辑功能)、人际功能以及篇章功能。张德禄认为Halliday对于文体学最大的贡献是语言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篇章功能。这三大功能需要同时协作才能使语义完美表达。另一贡献在于语域理论,该理论在本文中也作为理论支撑出现用来分析商务信函的翻译。语义系统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篇章意义。为了使得这三个功能在最大程度上的得到对等,功能翻译理论也在本论文中有所借用。翻译不仅要在形式上尽可能得到对等,还要在功能上得到对等,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然而鲜有学者从文体学角度范畴下的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信函的翻译。再有大部分的研究不约而同将重点放在商务信函汉译。在本论文中,重点从信函文本的角度对中英商务信函的语相、词汇及句法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鉴于此,本论文中还提出使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利用一些翻译技巧做到忠实于原文,而且从信函语义层面分析英文译文所具有的语域特征来判断是否在概念、人际及语篇功能上实现了与原文最大程度上的对等。本文总共包括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了国内对商务信函方面的文体方面的不同角度的研究概述以及对商务信函英汉互译所做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商务信函的整体介绍,分类以及汉英信函共享的书写原则。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提供理论支持,内容包括对文体学,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定义,文体学范畴下的语相,词汇以及句法三大内容的论述。本文还介绍了文体学范畴下的语域理论。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着重讨论、对比了中英文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从语相角度来看,英汉信函只有些许差别,值得注意的是,译成英文信函应该去掉感叹号,顶格开始函文段落并在段与段之间空行;从词汇角度来看,汉语信函在数字使用上与英语有所区别,英语更加复杂。因此要牢记英文数字书写原则,做到对应。中英商务信函都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使用,而不同的是英语信函有缩写词。信函另一共通之处是作为正式文体,都有古语词存在;从句法角度来看,二者都要求句义完整,汉语信函句式松散,而英文信函简单句与复杂句并用。翻译成英文信函时应该多套用复杂句式。祈使句的使用在中英文请求类、订单类信函中都很普遍。在中英文信函都有大量约定俗成的套语出现。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有效为信函英译提供指南。本章节还进一步分析了汉译英实例,根据文体不同而采取不同翻译技巧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实现功能上的统一,最后讨论英译文应该具有的语域特征。并列举了英译实例进一步阐释说明。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阐述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的局限以及对今后的研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