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规划中“重经济、轻社会”、 “重物质空间、轻社会空间”的主流倾向,论文认为,社会属性是城市规 划的本体构成,由于社会效应显现的滞后性而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 城市整体发展及长远角度来看,城市内在的和谐发展的问题已逐步提上议 程,并将不断显现。论文以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为论题,从城市规划中 的社会研究历史进程、理论建构及实践应用,分别从认识论的演进、本体 论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完善角度展开研究。 首先从理论层面,论文回顾并总结了社会研究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的观 念、内容及方法的演变,以探讨社会研究在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趋势;对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横向比较,并 对应用社会学及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梳理,以建立两者间融会 贯通的基础。在这两项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建构了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 的理论框架,提出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四组框架内 容,并阐明这四组内容在规划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形式。 其次从实践层面,在论文建构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两个案例的 研究,从实证角度探讨并总结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实践经验与不足之处, 以明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现实情形。 作为全文的结论,论文提出从认识论角度首先应建立由“规划支持” 到作为“规划本体构成”的规划社会研究观。即社会和谐发展是公共干预 及城市规划机制的本源,社会研究对规划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也不 仅仅是作为支持和辅助的工具,而是构成规划自身体系的完整性的不可或 缺的部分;从本体论角度,规划应突破学科传统成规的束缚,合理拓展自 身的学科领域,融会人文社会的多学科、多纬度,并将规划视为社会发展 的动态特定情境中的有机组成;从方法论角度,借鉴只是学科交叉的第一 步,各学科方法的融会贯通、多元的方法和途径选择应是达成规划更高层 次方法论的原则。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工程设施调查研究,是三峡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年长江水位变化所带来的迁建城市(镇)工程地质环境变迁为工程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
本文对陕北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教堂建筑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地域分布、建筑造型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作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由此展示出清末民国时期陕北教堂建筑作
城市历史环境是城市发展历史上遗存的形体环境,主要分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以及旧城区三个层面。城市历史环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住宅作为城市中最量大面广的建筑类型,其建筑色彩在城市发展建设、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区域色彩景观的识别感和认同感的强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色彩设计对于城市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机关的职能更加多元,业务量更加繁重;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要求地方政府逐渐由政治机构、权力机构向面向大众、面向市民的服务机构转变,提高办公效率的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满足建筑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建筑能耗也在不断增加,已经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致使节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问
建筑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首先明确分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适用性。然后从钟训正先生诸多建筑设计中选择典型自然环境中的三件作品,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它们分
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地位、编制及发展趋势等问题正处于探索之中,而由发展计划部门(简称发改委)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有着
近年来“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复杂,更新改造的过程艰难,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越来越多难以排解的障碍,迫切需要改造。从90年代末许多城市政府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