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规划中“重经济、轻社会”、
“重物质空间、轻社会空间”的主流倾向,论文认为,社会属性是城市规
划的本体构成,由于社会效应显现的滞后性而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
城市整体发展及长远角度来看,城市内在的和谐发展的问题已逐步提上议
程,并将不断显现。论文以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为论题,从城市规划中
的社会研究历史进程、理论建构及实践应用,分别从认识论的演进、本体
论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完善角度展开研究。
首先从理论层面,论文回顾并总结了社会研究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的观
念、内容及方法的演变,以探讨社会研究在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趋势;对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横向比较,并
对应用社会学及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梳理,以建立两者间融会
贯通的基础。在这两项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建构了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
的理论框架,提出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四组框架内
容,并阐明这四组内容在规划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形式。
其次从实践层面,在论文建构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两个案例的
研究,从实证角度探讨并总结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实践经验与不足之处,
以明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现实情形。
作为全文的结论,论文提出从认识论角度首先应建立由“规划支持”
到作为“规划本体构成”的规划社会研究观。即社会和谐发展是公共干预
及城市规划机制的本源,社会研究对规划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也不
仅仅是作为支持和辅助的工具,而是构成规划自身体系的完整性的不可或
缺的部分;从本体论角度,规划应突破学科传统成规的束缚,合理拓展自
身的学科领域,融会人文社会的多学科、多纬度,并将规划视为社会发展
的动态特定情境中的有机组成;从方法论角度,借鉴只是学科交叉的第一
步,各学科方法的融会贯通、多元的方法和途径选择应是达成规划更高层
次方法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