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arcinoma cell T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淋巴转移率,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野黄芩苷是从黄芩茎叶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抗微生物和抗肿瘤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得到日受重视。为了解野黄芩苷对舌鳞癌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以观察分析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购于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体外培养用于实验。2.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野黄芩苷组。对照组:用含10%FBS(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舌鳞癌细胞;根据预实验结果,野黄芩苷组:分别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将野黄芩苷配制成的终浓度80μg/ml、120μg/ml、160μg/ml的野黄芩苷培养液,处理细胞。3.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方法,观察野黄芩苷作用于人舌鳞癌细胞12h、24h、48h后对增殖活性的影响。4.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野黄芩苷作用的人舌鳞癌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5.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人舌鳞癌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6.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人舌鳞癌细胞Bcl-2mRNA、BaxmRNA的表达。7.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行两两比较,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野黄芩苷对舌鳞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80μg/ml、120μg/ml和160μg/ml浓度的野黄芩苷分别处理12h、24h和48h后,舌鳞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野黄芩苷(80μg/ml、120μg/ml、160μg/ml)作用下,各组人舌鳞癌细胞连续培养48h,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人舌鳞癌细胞可见Bcl-2、Bax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胞浆,Bcl-2对照组细胞浆着色很深,胞浆呈现清晰的棕黄色,随着野黄芩苷浓度的增高,Bcl-2的阳性信号越来越弱。而Bax对照组细胞浆着色很浅,随着野黄芩苷浓度的增高,Bax的阳性信号越来越强。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在不同浓度野黄芩苷(80μg/ml、120μg/ml、160μg/ml)作用下,各组人舌鳞癌细胞连续培养48h,人舌鳞癌细胞Bcl-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2±0.026、1.074±0.069、0.776±0.041、0.566±0.054,以对照组的表达量最高,随野黄芩苷浓度的不断增高,人舌鳞癌细胞的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人舌鳞癌细胞Bax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6±0.028、0.451±0.044、0.698±0.078、0.779±0.035,以对照组的表达量最低,随野黄芩苷浓度的不断增高,人舌鳞癌细胞的Bax表达量逐渐增高。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R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浓度野黄芩苷(80μg/ml、120μg/ml、160μg/ml)作用下,各组人舌鳞癌细胞连续培养48h,人舌鳞癌细胞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5±0.069、0.850±0.073、0.776±0.082、0.575±0.047,以空白对照组Bcl-2的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随野黄芩苷浓度的不断增高,人舌鳞癌细胞Bcl-2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人舌鳞癌细胞Bax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9±0.061、0.817±0.121、0.895±0.044、0.975±0.115,以对照组Bax的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随野黄芩苷浓度的不断增高,人舌鳞癌细胞Bax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野黄芩苷能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2.野黄芩苷诱导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