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电视史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从宏观上说,一方面它属于历史科学的范围,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特别是新闻史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实务等一起构成广播电视学的整体。广播电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讨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从中寻求其发展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为办好广播电视服务。《安徽电视事业发展历程初探》对安徽电视事业进行史料梳理、经验总结、规律探讨,简明扼要地反映安徽电视事业的概貌。1960年9月30日试验开播的安徽电视台,是安徽电视拓荒者们在较为简陋的客观条件与极为高涨的革命热情的巨大反差中开始艰辛而曲折的创业之路。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持续“大跃进”,给安徽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全省人民遭受严重的饥荒袭击,有些地方非正常死亡现象严重。在物质极端缺乏的情况,当时的安徽媒体却在空前的发展。电视,这样一个现代传播工具,在高涨的革命热情面前,“电视热”很快形成。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开播,鼓舞了全国的广播界,各地都跃跃欲试,纷纷把电视事业纳入议事日程和近期规划,安徽也不例外。“江苏有的,我们一定要有”,最简单的指导思想激发高涨的电视创业热情。种种迹象表明:安徽电视的诞生是大跃进和对宣传重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开播后不久即停办。但是,回顾历史,它的诞生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诞生后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及其对使命的完成情况。在“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的催生下,逐渐形成了安徽电视三级电视的格局。各地市电视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丰富了荧屏内容,而且具有重要的电视传播意义。一、荧屏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效传播本土文化,综合文艺节目注重地方特色。二、对本土新闻的挖掘,各地市电视台都有自己主打的新闻节目。在各地市县电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台、站任意挤占省台必转节目时间,影响完整转播的偏向,一些县(市)电视转播台插播自办节目,有的电视台取得独家或多家企业的赞助,播放抢劫凶杀和带有色情的海外电视剧等管理上的失范问题和县级电视台存在的资源困境问题。在“四级办电视”政策后几年之中,城市电视台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被认为是四级办电视的重点层次和主要阵地。他们有的还具有省电视台没有的优势:新闻往往就具有更多的接近性,也更亲切实用,想比而言,省台节目不上不下,既缺少中央台的权威消息,又与市民的生活不甚接近,而且省台兼顾全面,战线太长,反而不如精力集中的市台节目精粹。对于观众参与的电视节目,城市居民之便于参与与城市电视台之目标集中也容易一拍即合。当时中国电视收看集中于城市的现状也加强了以城市居民兴趣为对象的市台的优势。城市电视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表现手法活泼新颖。显示出一定的实力和相当的潜力。在省会合肥,市台也曾一度超过省台收视。但电视进入九十年代,这一状况被很快扭转。安徽电视台在数字化之路上稳步向前迈进,设备质量伴随着整个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地由较低档次向较高档次发展;随着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设备在数量上翻了几倍,增加了许多新设备,从质量方面看,上了档次,上了规模。为把安徽电视台办成全国一流的电视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四级办电视”中,在中央与各城市台夹缝中生存的省级电视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准定位,突破新闻本位的思想,实施战略调整,在全国形成独特的“安徽电视现象”,在与省内电视媒体的竞争中独领风骚,高奏凯歌,逐步形成省内电视,三级格局,两极分化,一级独秀的局面,并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省内激烈竞争的局面在短期内也无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