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开始,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出现并日趋恶化,迫使人们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使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资源承担着有史以来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目前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没有完全统一。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理论包括循环经济的定义、原则、特征、行为主体以及循环经济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按照不同行为主体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本文主要结论:一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具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流程,表现为“两高两低”,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二是循环经济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模式不同,即企业层次采取清洁生产,区域层次采取发展工业生态园区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社会层面的采取发展循环型社会。三是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保障条件,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资源替代技术、系统化技术。 本文的主要贡献:一是较为系统地研究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二是详细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与保障条件。三是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民众),并提出不同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所担当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