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华大地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不管是在塞北的苦寒风沙之地还是在江南的烟雨温柔之乡,剪纸都以其高度的适应性浸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孝感地区,亦是如此。是否能够剪出灵巧的花样,曾是判断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孝感剪纸穿透了岁月和历史,在经历了繁荣、衰败后又重新在当地孝文化名城打造的过程中焕发生机,并逐渐成为孝感新的城市名片之一。
对于剪纸这样一种十分普遍的民间艺术形式来说,各种形式和领域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并不试图将孝感雕花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去对它进行技法、图案、色彩上的细致描述和分析(尽管它也会在文章中被涉及,但仅仅是作为一种必要的介绍性文字),而是将其置于孝感市孝文化名城打造这一特殊社会场景中,从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呈现中来反映孝感剪纸是如何从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实用品转变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符号,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艺术主体的剪纸艺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目的及意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则趣闻,引出了对选题缘由和意义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描述了笔者在田野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从一个初学者的立场来反思田野调查中的一些矛盾和困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和讨论引出本文讨论和写作的重点。
第二部分开始开始进入文章的主体论述,首先以孝感的“孝文化”渊源为主介绍了孝感的基本情况,并对孝感强调“孝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进行了梳理和阐述。紧接着便通过文献和访谈材料对史料和口头传说的剪纸历史进行了呈现和介绍,以此为基础论述在孝感历史上,剪纸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孝文化的关系。
在作为整篇文章关节点的第二章,论述的笔调将会从历史过渡到现实场景中。从孝感市打造孝文化名城入手,对孝感剪纸现代复兴的社会背景进行铺陈。紧接着便从技术层面来分析剪纸本身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在上述基础上,第三章重点考察了作为剪纸主体的艺人在孝文化名城打造和剪纸的现代复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并以个人生活史的角度来呈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从一个更具有社会生活意义的个人转变为地方文化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在对历史和现实场景的回溯、铺陈,及剪纸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之后,在文章的结语部分,将基于绪言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从仪式与展演的关系角度对前三章所涉及的“孝”文化内涵的历史演变;孝文化塑造过程中剪纸如何从与整体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生活实用品变成与生活相剥离的文化名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剪纸艺人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对社会场景的动态分析中解释孝感剪纸的孝文化内涵是如何实现从仪式到展演的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