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规定开设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具有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观念,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基于学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使关注学生兴趣和探究精神两个教育主题形成合力,通过兴趣的动力作用,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之目的。学生兴趣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与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研究性学习正式存在是随同新的课程变革而产生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导致了不少关于学生兴趣变化的问题。“兴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研究性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两年来对上海H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教师完全遵从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给定题目、学生兴趣转移频繁换组、教师指导和学生兴趣的偏差以及学生对课题无兴趣状态,致使研究性学习难以顺利开展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师生的访谈,从教师、学生和课题开展的现实条件三方面对学生“兴趣”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H中学两年来,课题中学生兴趣保持良好的课题,总结和实践以下应对策略:选题要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学会倾听、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欣赏学生的表现、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以上策略既是H中学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也是对课题保持学生兴趣的实践的指导。基于学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在H中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研究型课程实施与当前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之间的潜在冲突?研究性课程在组织形式上,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期望本研究能对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有所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