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文学批评面临着诸多困境,批评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正在逐渐丧失。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背景理论,将文学批评置于一个空间结构和关系结构之中。毋庸置疑,批评场是文学场的一个次级场域。但是,批评场不是文学场的附庸和奴婢,批评场应当遵循自主性原则,完善其运行机制,从而达到建设良好的批评生态环境的目标。论文从“批评场”的内涵、建构过程、要素构成、运行机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等多个角度对批评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研究。“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场域理论”和“批评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并阐释了批评场研究的意义。国外学者把物理学中的“场论”思想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将场域理论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布迪厄将之移植到文学研究之中,在文学场的结构系统中探讨了批评的问题。国内学者通过对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译介和研究,在场域理论的框架下展开多种学科研究,主要从概念、源流、构成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批评场。批评场研究在于廓清,也在于警醒,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部分以“场域”和“文学场”的概念阐释为基础,逐层递进地展开论述,界定了“批评场”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这是批评场研究的立论基础。批评场是文学场的一部分,指批评与社会世界的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的系统。具体地说,批评场是在批评与创作、批评与读者、批评与媒介、批评与政治、批评与经济等的关系中构成的,它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机制。第二部分论述了批评场的建构过程。批评场的建构是一个历时性的生成过程,经历了由“自发的批评场”、“自觉的批评场”到“理想的批评场”的建构过程。“自发的批评场”是指原生态的批评场;“自觉的批评场”指二十世纪以来具有自觉意识的批评场;“理想的批评场”指理想形态的批评场。第三部分阐述了批评场的四个要素。批评场的构成要素包括:批评主体、批评客体、批评话语和批评媒介。批评主体是批评场的行动者;批评客体是批评的对象,它包括一切文学现象;批评话语包括主流话语、大众话语和精英话语,文学批评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批评媒介是传输批评话语的物质渠道。这四个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批评场的整体。第四部分分析了批评场的运行机制。批评场是一个动态系统,其运行机制把批评场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得批评场协调运行并发挥作用。批评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一、自主性。批评场既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的规律。二、自律与他律。批评场要有自主性,不能甘做文学、政治、经济的附庸,自主性是批评场运行的核心动力。第五部分概括了批评场理论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批评场理论丰富了文学场理论,开拓了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领域;另外一方面,批评场理论指导批评实践,在改善文学与批评的关系和促进批评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