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确立的“通知—删除”规则曾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版权侵权认定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适用场域限于著作权领域、适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类型较少、适用措施仅限于“移除、断开链接”等问题,难以适应规制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现实需要。而旨在修正“通知—删除”规则的“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在司法适用中也存在法律适用顺序、合格通知标准、必要措施的选择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确立的“通知—删除”规则曾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版权侵权认定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适用场域限于著作权领域、适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类型较少、适用措施仅限于“移除、断开链接”等问题,难以适应规制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现实需要。而旨在修正“通知—删除”规则的“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在司法适用中也存在法律适用顺序、合格通知标准、必要措施的选择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中作用和责任的正确认定至关重要,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动因所在。文章第一部分先梳理了“通知—删除”规则在美国的发端,进而按照《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侵权责任法》《民法典》《电子商务法》的时间线对“通知—删除”规则在我国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梳理。文章第二部分对学界关于“通知—删除”规则性质的“免责事由说”和“侵权构成说”的两种立场进行规范分析。“免责事由说”认为“通知—删除”规则旨在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中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免责事由,亦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即可免除自身责任。这一立场能起到平衡保护互联网企业以及知识产权的价值需要,但也存在被网络服务提供者滥用于逃避自身责任的道德风险。相比之下,“侵权构成说”认为“通知—删除”规则是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中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存在侵权责任的判断依据,亦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未在收到通知后履行采取删除等必要措施”的义务便足以认定侵权责任的成立。这一立场凸显对互联网企业的强力监管和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但存在不当加重互联网企业负担的潜在风险。文章第三部分从“通知”、“必要措施”和“过错”三个维度对“通知—删除”规则的结构要件进行分析。就通知而言,通知要件作为这一规则的触发机制,是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关键。满足“形式要件+初步证据”标准的合格通知具有完整的规范效力自不待言,但“初步证据”的标准仍不够清晰。“通知—删除”规则的适用范围扩张到商标、专利、民商事侵权等领域,却忽视这些领域的特殊性:(1)商标、专利侵权的判断对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实质判断;(2)商标、专利侵权中,权利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均可轻易查到,此时是否有必要让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反通知”义务不无疑问。此外,不合格通知是否具有规范效力、是否应当具有与合格通知相同的规范效力也存在立法阙如。就删除而言,“删除”等必要措施的履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了责任免除事由。由于“移除、断开链接”的单一删除措施不足以适应新型网络知识产权规制的现实需要,因此,“必要措施”应运而生。但“通知—删除”规则和“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分属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带来法律适用顺序的难题。此外,必要措施本身也面临必要性判断、与转通知的关系等问题。就“过错”的认定而言,在侵权行为已经明显的情况下应当径直适用“红旗规则”,至于权利人是否发出通知、发出的通知是否合格均不影响红旗规则的适用。当且仅当侵权行为不明显,即红旗规则难以适用的情况下,才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即以“通知”作为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提供依据。“通知”只是“过错”的认定依据之一,而非全部;而“不合格通知”在满足“多次”等情况可以且应当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尤其是在算法背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算法设计对内容进行筛选、排名、推荐,改变了包括侵权内容在内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作品的“机械传播”样态,更应当承担积极主动的注意义务。此外,算法的具体规则并不明朗、甚至有“黑箱”的嫌疑。尽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算法并未针对单一的内容,但推荐获得巨大流量或收益却是不争的事实。此时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主动进行筛选和过滤)也具有正当性基础。文章第四部分总结我国“通知—删除”规则存在的需要完善之处,并针对性提出完善路径:其一,应坚持“不同效力层级间上位法优先,相同效力层级间特殊法优先”的逻辑确定法律适用顺序,以《民法典》统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其二,承认“不合格通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效力,即不合格通知应当作为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知道”的依据之一;其三,将“转通知”纳入“必要措施”之中,并由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据“比例原则”确定具体的“必要措施”;其四,因应算法盛行的时代背景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事前注意义务。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神经网络、区块链等诸多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规模超多目标优化问题,而传统演化算法针对此类问题难以获得较高的优化效率。因此,需要改进目前已有的策略并设计新颖的算法。本文通过研究、改进和有效组合多个已有的演化算法,提出两个改进的大规模超多目标演化算法。随着数据日益复杂多样,从这些数据的特征中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如何解决特征选择优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这是法律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积累了海量的文本数据。对这些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类,可以挖掘这些文本数据的潜在信息,从而可以帮助平台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在情感分类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互联网中产生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情感倾向判断。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大量带标签的文本资源,但是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数据资源差异导致情感分类在不用语言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一现状,促使了跨语言
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设置大量的雨水井、污水井、燃气等类型的检查井,检查井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此,本文主要分析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技术,并从安装流程、工艺关键环节进行探究,并提出井圈周边加固施工工艺后,减少了井周路面开裂、下沉和破损,减少了井盖松动噪音扰民等病害,对城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专利背景技术包含丰富的技术问题信息,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当前技术的核心问题,在专利推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专利推荐主要是基于专利内容进行推荐,缺乏对技术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推荐,且专利技术问题的相关研究甚少,无法展示专利多元化的问题信息。本文从专利背景技术中入手,采用先筛选后抽取的两步骤策略抽取出结构化的专利问题信息,并进一步利用问题信息结合专利标题表示专利特征向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问题信息的专利聚
人体动作识别是分析视频中个体的动作和多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作为高级信息的骨架序列可以传达人类活动的紧凑信息,为描述人体动作提供有效的表示。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通过将人体骨架构建为一个时空图,取得很好的分类结果。然而,大多数现有图卷积方法忽略了关节点之间的非物理依赖性,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人体关节点和视频帧的重要程度。因此,对于基于骨架的人体动作识
当今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跨区域合作成为主流,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省域、市域之间的依赖性与纽带不断强化,彼此相互合作,且相互竞争。基于此,形成的以政府间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治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指引了一条纾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区域政府协同治理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同时,也要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旧较大,难以适应新时
本文主要介绍统计决策在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两种类型决策问题下的决策方法。主要介绍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下的分别以期望值、等概率、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以及在不确定型决策问题下的“好中求好”“坏中求好”和α系数决策方法,并且对上述各种决策方法进行归类总结,阐述各种决策方法的内容和手段,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反映实际中的应用。
目前,互联网上的三维模型不仅在数量等级方面以指数的方式迅猛增长,而且与二维图像相比三维模型组成的场景包含更加丰富逼真的视觉细节,使得三维模型这一信息载体在建筑设计、造型艺术、动画制作以及零件生产加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海量的模型数据库中高效准确地检索到用户所需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维模型的检索算法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基于模型特征和基于视图特征。基于模型特征的检索主要是从模型的三维数据角
作为表征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网络表征学习成为网络科学和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经典的网络表征学习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随机游走的方法、基于矩阵分解的方法和基于自编码器的深度学习算法三大类。其中,基于自编码器的深度学习算法虽然可以有效的发挥深度学习的强表示能力,但是存在两大严重问题。首先,该类算法的输入维度和所采用的深度自编码器的结构通常都与网络的规模严重耦合,因而无法高效的应用于大规模网络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