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体型光伏光热屋顶组件及其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与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太阳能作为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太阳能利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作为太阳能综合利用方式,可为建筑用户提供所需的热、电能源,对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双流体型光伏光热屋顶组件,该组件可根据地区季节特性和建筑用户需求,通过切换冷却方式,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避免出现水冷系统冬季易冻结、空冷系统非供暖期热量浪费等问题。通过搭建性能测试实验台,完成了稳态性能实验与全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组件进出口温差随辐照度增加而增加、随流量增加而减少,热效率变化趋势相反,测试条件下空冷模式热效率最高可达36.3%、水冷模式热效率最高可达37.7%。全天性能实验期间,水冷模式全天电效率平均值为15.3%、全天综合效率最高可达74.0%,空冷模式全天电效率平均值为15.6%、全天综合效率最高为62.7%。本文根据组件结构特点与传热特性,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采用净综合效率和净总?效率的评价方式,分析组件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改进。对比改进前后,空冷模式下净综合效率提升幅度较小,截距效率提升2.80%,水冷模型下净综合效率提升幅度较大,截距效率提升10.54%。通过组件运行参数影响分析,发现环境风速变化对组件性能有较大影响,空冷模式下组件性能更易受到流体流速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组件在不同地区下的运行特性,本文根据太阳能资源和建筑热工区划选取了9个代表性地区,根据组件特性选取低层居住建筑作为应用建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参考建筑模型与组件集成建筑模型,探讨双流体型屋顶组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组件集成到建筑屋顶后会使建筑热负荷减小、冷负荷增加,在太阳辐照充足的严寒、寒冷地区热风供热量占比在20%以上,生活热水供热量占比超过42%。从节能、环境、经济效益三个角度出发对不同地区下的集成建筑整体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流体型屋顶组件在严寒、寒冷地区供能保证率超过76%,年总碳减排量在49.19~61.52kg CO2/m~2之间,大部分地区建筑年运行节约费用在5000元以上,静态回收期在5.0~9.3年之间,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经济性。
其他文献
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故障信号较为微弱,故障特征不明显,使得单一选线法在故障合闸角较小、过渡电阻较高或有其他因素干扰的复杂故障情况下,选线准确率并不高。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选线方法的准确性和自举性被予以更高要求,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研究仍是配电网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具体文献案例的判据原理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现有方
学位
为了掌握深部矿区焦煤的瓦斯吸附特性,本文选用我国山西柳林和河南平顶山两个优质焦煤矿区的煤样,借助Hsorb-2600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模拟深部煤层赋存环境下的地温(30~90℃)和瓦斯压力(0~11 MPa),通过瓦斯吸附实验,研究了焦煤瓦斯吸附的高温高压响应特性;借助压汞法,分析了高温高压环境对焦煤孔隙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高温高压使焦煤的大型孔隙向微小型孔隙发展。高温高压吸附实
学位
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其低毒、环保、可浸出复杂金矿石而备受关注,但缺乏从浸出液中吸附回收金络离子的有效方法,成为限制该工艺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水滑石材料(LDHs)焙烧后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吸附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基于此,本研究探索了焙烧水滑石(LDO)对Au(S2O3)23-的吸附效果,研究了相应的吸附过程和机理。以共沉淀法合成的镁铝碳酸根水滑石(Mg/Al-LDHs)
学位
钻机连续检测钻进有关信息就是随钻测量。加速度计是随钻系统核心器件,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控制系统提供井斜角信息,并对工具面角的解算提供重要信息。加速度计距离钻头很近,考虑到井下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其输出信号不可避免地存在振动干扰,导致精度变差。如何获取较好加速度信息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在随钻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惯性随钻测量系统的应用需求,本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泰勒神经网络的加速度数
学位
由故障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是火灾发生的首要原因,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实际配电网负载端的负载连接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发生串联故障时电弧特征具有隐蔽性,给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现有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单支路下的电弧故障进行检测识别,然而多支路负载连接下的故障电弧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MEEMD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多支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
学位
近十年来,由于传感器网络具备资源易于集中、成本相对较低、维护非常方便等优点,于是作为新型平台,正逐渐受到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并且随着无线传感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状态估计在环境监控、智能交通、军事预警等众多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点通信过程中,由于网络带宽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会诱发各种信息不完全现象,如时滞、饱和、非线性、量化等,这些现象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也是目
学位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钻井的深度逐渐增加。为了提高钻探效率和钻井的安全性,需要精准的控制钻头在预先设定的轨迹下进行钻进。在钻进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精准的获得钻具的姿态角才能准确的拟合出钻进的轨迹,因此,提高随钻测量技术中的姿态精度十分重要。惯性随钻测量技术采用加速度计、磁强计和陀螺仪分别测量钻具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磁场强度以及角速度,通过捷联惯导姿态解算原理解算出钻具的姿态角。然而,钻具在地
学位
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方面。目标跟踪是根据视频序列首帧中给定的目标大小和中心坐标,预测后续帧目标大小和轨迹变化的方法。尽管目标跟踪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如何解决目标跟踪领域中的遮挡、光照变化、尺度变化和快速运动等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传统的跟踪算法往往采用人工特征对目标进行建模,但人工特征在实际过程中跟踪效果一
学位
随着我国的用电量快速增长,传统交流配电发展因受到供电半径等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直流配电网具有供电容量大、控制灵活等特点,可以作为现有交流配电网的重要补充。当前,柔性直流电网的发展尚面临若干技术问题,如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等保护技术。为此,本文针对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故障检测与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综述了当前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故障检测与识别的研究现状,对
学位
切换系统属于混杂系统,其模型简单,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切换系统由多个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激活状态的切换信号组成。许多实际工程系统都具有切换性质,能够使用切换系统模型进行描述。根据切换策略的改变,切换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的控制性能,切换系统理论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考虑了可允许边依赖切换机制下,线性切换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切换系统的子系统稳定性和有无干扰等特征,将系统分为全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