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起源于结肠上皮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结直肠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结直肠癌治疗由过去传统的手术联合化疗发展为现在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且唯一能根治早期病变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吸烟、肥胖、糖尿病、食用加工后肉类、炎性肠病及家族性息肉病、结直肠癌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等基因遗传病史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于结直肠癌预防意识的提升以及纤维肠镜检查技术的作为体检开始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需要开放消化道,且部分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表现,术后围手术期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因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大大增加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已经成为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临床难题之一.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病例187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癌.分析患者术前10d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并计算中性细胞细胞与淋巴粒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确定NLR和PLR截断值,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1、本研究共收录187例病例,中位年龄数为62岁,其中男性109位,女性78位(比例1.4:1).ASA分级均分布于1~3级,术前没有严重麻醉风险,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82例(43.9%);传统剖腹手术105例(56.1%).以横结肠脾曲为界,肿瘤病灶位于左半结肠148例(79.1%);位于右半结肠39例(20.9%).肿瘤切除后肠管行端端吻合111例(59.4%);端侧吻合39例(20.9%);侧侧吻合4例(2.1%);未行一期吻合,行近端造口33例(17.6%).术后病理均确诊为结直肠癌,根据病理分期,2例患者确诊为原位癌;Ⅰ期患者27例(14.4%);Ⅱ期患者72例(38.5%);Ⅲ期患者72例(38.5%);Ⅳ期患者14例(7.5%),其中联合肝转移瘤切除8例,肺部寡转移2例,广泛腹腔转移4例.术后由于部分患者合并多组织器官感染,术后共发生感染性事件97例,其中切口感染31例(31.9%);肺内或胸腔感染26例(26.8%);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者32例(32.9%);泌尿道感染者8例(8.2%).根据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Ⅰ级52例,Ⅱ级43例,Ⅲb级2例,所有患者经过相应临床处置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男性患者术前NLR水平较女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糖尿病病史、术前ASA分级、BMI指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分期无关.而术前PLR水平在消瘦(BMI<18.5)及右半结肠患者中较高(P<0.05),与年龄、糖尿病病史、术前ASA分级、手术方式及分期同样无关,说明无论是NLR还是PLR指标受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影响较小.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11组危险因素中肠造口(P=0.022)、术前高NLR(P<0.001)以及术前高PLR(P=0.001)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危险因素中只有术前高NLR水平是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25,95%CI2.344-16.675)(P<0.001).
结论:
对于无引起血常规异常(由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因素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高NLR和高PLR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BMI指数相关,并可预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NLR和PLR具有经济、便捷及可重复检测的优点,因此,可作为机体炎症预测的指标,有进一步临床研究及使用的价值.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起源于结肠上皮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结直肠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结直肠癌治疗由过去传统的手术联合化疗发展为现在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且唯一能根治早期病变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吸烟、肥胖、糖尿病、食用加工后肉类、炎性肠病及家族性息肉病、结直肠癌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等基因遗传病史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于结直肠癌预防意识的提升以及纤维肠镜检查技术的作为体检开始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需要开放消化道,且部分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表现,术后围手术期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因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大大增加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以,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已经成为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临床难题之一.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病例187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癌.分析患者术前10d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并计算中性细胞细胞与淋巴粒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确定NLR和PLR截断值,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1、本研究共收录187例病例,中位年龄数为62岁,其中男性109位,女性78位(比例1.4:1).ASA分级均分布于1~3级,术前没有严重麻醉风险,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82例(43.9%);传统剖腹手术105例(56.1%).以横结肠脾曲为界,肿瘤病灶位于左半结肠148例(79.1%);位于右半结肠39例(20.9%).肿瘤切除后肠管行端端吻合111例(59.4%);端侧吻合39例(20.9%);侧侧吻合4例(2.1%);未行一期吻合,行近端造口33例(17.6%).术后病理均确诊为结直肠癌,根据病理分期,2例患者确诊为原位癌;Ⅰ期患者27例(14.4%);Ⅱ期患者72例(38.5%);Ⅲ期患者72例(38.5%);Ⅳ期患者14例(7.5%),其中联合肝转移瘤切除8例,肺部寡转移2例,广泛腹腔转移4例.术后由于部分患者合并多组织器官感染,术后共发生感染性事件97例,其中切口感染31例(31.9%);肺内或胸腔感染26例(26.8%);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者32例(32.9%);泌尿道感染者8例(8.2%).根据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Ⅰ级52例,Ⅱ级43例,Ⅲb级2例,所有患者经过相应临床处置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男性患者术前NLR水平较女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糖尿病病史、术前ASA分级、BMI指数、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分期无关.而术前PLR水平在消瘦(BMI<18.5)及右半结肠患者中较高(P<0.05),与年龄、糖尿病病史、术前ASA分级、手术方式及分期同样无关,说明无论是NLR还是PLR指标受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影响较小.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11组危险因素中肠造口(P=0.022)、术前高NLR(P<0.001)以及术前高PLR(P=0.001)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危险因素中只有术前高NLR水平是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25,95%CI2.344-16.675)(P<0.001).
结论:
对于无引起血常规异常(由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因素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高NLR和高PLR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BMI指数相关,并可预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NLR和PLR具有经济、便捷及可重复检测的优点,因此,可作为机体炎症预测的指标,有进一步临床研究及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