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网络语的对比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ieaob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言是反映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反映新事物、新观点、新状况的流行语。它们不仅反映了语言的新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丰富了语言的词汇体系。因此,对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对整个语言学领域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派生且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语言所不同的一种语言的变异体。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快速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些网络语言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网络社会的世相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准确表达网友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网络语言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地变化着,它不仅给网友们的生活,也给普通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序章、终章以及四个章节。序章介绍了流行语和网络语的先行研究以及本研究的目的所在。第一章明确了流行语和网络语的定义以及相互关系,得出了流行语并不等同于网络语这一结论。第二章就中日网络语言的构造特征分别进行了对照研究。主要从谐音·头文字·转换·省略·符号·自造等多方面进行了详述。第三章详述了中日网络语的共同点。主要从创造性·娱乐性·隐语性·社会性等四个方面的共同性,以及从表记特征·造语特征·出自特征·大众传媒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的不同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四章从中日网络语来看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心理异同。中日网络语均具有娱乐身心、自由开放、反逆达成、西洋崇拜以及简单明了的共同点,同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终章得出结论:网络语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给青少年的言语习得与言语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网友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做到不滥用,在保证网络语言新鲜感的同时,维持语言固有的美。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日网络语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因此产生了两国网络语的不同优势。新时代的年轻人和网友们要根据这些基本的网络语言特征,尽可能的发挥网络语的优势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才是网络语研究的乐趣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在此进程中,为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更是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港口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样一来,港口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对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受到极大地关注。因此,当代外语教学越来
“没有语法,人们所能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Wilkins 1972:111)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重语法,轻词汇。
在全球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在2016年底之前已经被调查过21次,是全球被调查最多的国家,并且10次进行全球反补贴调查。近几年,经济方面学者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一些情况,
<正>有人说文学巨匠茅盾擅长用巴尔扎克那种“编年史”的方式,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其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这样特点的并非茅盾一人,蒋光慈也是其一
把住房资源激励机制转化成住房价格指数期权问题,给出了住房激励期权价值的一般性计算方法,并在给出住房价格动力学模型的前提下,分析了无风险利率为常数时的住房激励期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