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到1937年是民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武汉市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事业就是从这个时期起步的”。作为民国时期四大城市之一,并且唯一独处内陆的武汉在包括公共卫生建设在内的各方面的建设中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本文以1927年到1937年间的武汉公共卫生事业为考察对象,运用大量的历史档案与相关文献资料,力求向人们较为全面、客观的展示了十年转型时期武汉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武汉市沿江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质与人员从武汉中转,极大的促进了各地货物、人员的交流;随着汉口的开埠及张之洞督鄂,武汉市近代经济成分增加,大量的工厂开始建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向工厂聚集不可避免的将疾疫带入了武汉;从武汉本身的地理特点来说,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水网地带,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孳生疾病的地方;以上种种因素使武汉的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全国初步实现了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踏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征程,在公共卫生领域则表现为国家力量开始渗透到基层公共卫生领域,并且开始取代民间力量成为卫生事业建设的主体。在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官员的规划下,武汉开始了大规模的卫生事业建设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的执行机构、开始了公共卫生的法制化建设,加强民众卫生宣传,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投入到公共卫生行动之中,掀起了多次群众性公共卫生运动;为了掌握完整的卫生数据,从这个时期开始武汉市公共卫生当局开始着手进行了各项卫生数据的统计工作。 公共卫生行业是现代化行政的中心环节之一,它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年转型时期武汉市的公共卫生建设虽然取得了超越以往的巨大成就,但与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在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占人口少部分的上层权势集团占用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占人口大部分的工人、农民阶层基本上享受不到卫生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公共卫生的公益型、公平性完全被忽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与广大的人口之间存在矛盾,政府在对卫生领域所尽的管理职责、制定的政策与一个现代性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