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辨“体”施治。中医体质学的文献散见在各医学著作中,只是未系统整理。本课题系统整理了历代医家的著作中的“体质”思想及实践经验。《内经》最早对人类个体及群体的体质特征、体质差异、体质形成、体质变化、体质类型、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体质在诊断中的意义、体质对遣方用药的影响、体质与疾病预防、体质与养生等理论要素进行了论述,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到中医临床的各个环节上,深化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机、体质与诊治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使《内经》时期形成的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为中医体质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此以后,很多医家将中医体质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中医体质学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总结出针对不同体质与疾病治疗以及与之相应的用药规律等宝贵经验,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医体质理论,而且使之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提高。本课题在总结中医体质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医体质学的再认识,研究老年人体质类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通过设计一系列调查问卷,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来探索体质类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用WHO—BREF来评测老年人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生存质量。课题选择在广州市老年人群中展开调查,经过调查与统计,证明了老年人体质类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平和质的老年人生存质量明显高于病理体质的老年人生存质量,不同病理体质类型的老年人之间生存质量有一定差异,单纯病理体质类型和复合病理体质类型的老年人生存质量比较,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启示,八种病理体质只有通过调整趋向平和体质,复合病理体质人群只有防止病理体质的复合程度,尽量使体质复合程度降低,这样才能提高生存质量。在一般因素与体质形成的相关性调查研究分析中,一种影响因素参与多种体质类型的形成,如饮食、睡眠几乎参予了所有体质类型的形成;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体质类型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在特禀体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中,饮食规律与特禀体质的形成关系密切,气郁体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中,性别、婚姻状况、睡眠规律与气郁体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体质类型与疾病相关性调查研究分析中,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可以导致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如比较典型的是失眠患者往往是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的人群容易患失眠;容易过敏的人群往往是特禀体质,特禀体质的人群容易患过敏。用中医体质类型量表和国际流行通用的工具WHO—BREF来评测老年人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生存质量,立足中医理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和临床资料,从体质角度分析,提出体质与生存质量具有相关性的观点。对体质与生存质量具有相关性的观点的确立,有可能使大量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合理的、完满的解释,让体质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在养生方面,提出从体质的角度来养生,从而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这种养生方法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根据体质来进行养生保健,不仅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老年人及国家减轻经济负担,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本课题对体质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的研究,是一个初步的探索。由于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和不足,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不够全面,但是仍然能反映体质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