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men ovale,PFO)与许多疾病的的发生有关,PFO可造成心房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使回流至右心房的静脉血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诱发如偏头痛,隐源性卒中、晕厥及反常栓塞等疾病[1,2],对相关疾病的PFO-RLS筛查尤为必要。常规规检测PFO-RLS手段主要有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对比增强经颅多谱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men ovale,PFO)与许多疾病的的发生有关,PFO可造成心房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使回流至右心房的静脉血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诱发如偏头痛,隐源性卒中、晕厥及反常栓塞等疾病[1,2],对相关疾病的PFO-RLS筛查尤为必要。常规规检测PFO-RLS手段主要有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对比增强经颅多谱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三种主要技术方法,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其中以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较为简便易行,患者耐受度及配合度较好。在c-TCD检查中,探测路径和血管,分别可选择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经枕窗探测椎动脉颅内段(vertebral artery,VA)、经眼窗探测颈内动脉虹吸段(siphon portion of internal carotid,S-ICA),目前c-TCD检查尚未有统一推荐的探测路径和目标血管。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对比颞窗探测MCA与枕窗探测VA,在诊断PFO-RLS上未见显著差异[4,5],个别学者研究了经眼窗探测S-ICA与颞窗探测MCA在诊断PFO-RLS的区别,结果亦未见显著性差异[6]。目前尚无颞窗探测下两侧MCA之间的对比研究。在c-TCD检查过程中,如存在FPO-RLS的情况下,微气泡栓子走行路径,自肘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后由左心室泵入升主动脉。解剖上主动脉弓通常有3个主要分支,顺序排列分别是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根据解剖研究表明,头臂干内径在3个主要分支里最大,且通常位于第1分支,理论上微气泡栓子进入头臂干的数量更多,右颈动脉系统起源于头臂干,故推测理论上右颈动脉系统可探测的微气泡数量应大于左颈动脉系统,是否可将右侧MCA探测作为最优监测对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本研究对比经颞窗探测下两侧MCA对于PFO-RLS的检出率及分流量大小的差异,为临床检查目标血管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广西民族医院就诊接受c-TCD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TIA)或隐源性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病史,排除经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最终纳入研究一共220例,均进行左右两侧MCA的同步颞窗探测,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Vasalva动作下进行。最后对比经颞窗探测的两侧MCA对于PFO-RLS的检出率与分流量差异,根据所得数据结果分析经颞窗探测的两侧MCA对诊断PFO-RLS的价值。结果:1.本组220例检查患者,PFO-RLS阴性患者139人,PFO-RLS阳性患者81人,RLS的发生率36.82%。2.81名PFO-RLS阳性患者中,潜在型PFO-RLS人数49人,固有型PFO-RLS人数32人。潜在型人数占比60.5%。3.PFO-RLS分流量:左MCA探测结果小量16人,中量8人,大量51人。右MCA探测结果小量19人,中量7人,大量51人,大量分流例数占比最大,达66.7%。c-TCD经颞窗探测PFO-RLS方法中,左MCA和右MCA在诊断PFO-RLS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4.静息状态下左MCA检查阳性率为13.6%,右MCA检查阳性率为14.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Valsalva动作下左MCA检查阳性率为34.1%,右MCA检查阳性率为3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静息与Valsalva动作下,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分别统计两侧MCA检测结果中,大量分流患者的具体微泡个数,两组队列数据进行独立t检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结论:1.c-TCD经颞窗探测方法下,左右MCA的检出率及分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外已明确有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情况,选择任何一侧MCA进行c-TCD颞窗检查,并不会带来结果上的显著差异。2.偏头痛、隐源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病人群中,PFO-RLS发生率比正常人群较高,其中少量、中等量分流例数较少,以大量分流较多。相比固有型分流,潜在型分流占多数,改良Valsalva动作对PFO检查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优质苜蓿干草短缺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大因素,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苜蓿干草,增加了养殖成本,全株杂交构树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5%~17%(DM基础),与苜蓿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基本相等。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杂交构树青贮替代了萨能奶山羊日粮中的苜蓿干草,来评估杂交构树青贮作为一种木本饲料为奶山羊提供蛋白质的可能性。将30只雄性萨能奶山羊(4月龄,体重18.85±1.44 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
施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磷肥由于其特性不同,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存在一定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作物对磷的吸收和磷肥利用率。针对不同区域或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实现磷肥减施增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塿土冬小麦—夏玉米作物体系下,开展了不同磷肥品种及水溶性与枸溶性磷肥不同配比试验,研究比较其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磷库的影响,为
腊肉是有特殊风味的中国传统美食,拥有其独特的风味,即食腊肉是一种休闲熟肉制品,加工过程采用传统高温高压灭菌(HTHP),在灭活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影响肉制品品质与风味。电子束辐照是一种冷杀菌技术,合适的剂量能够在达到灭菌效果同时保证原有品质与风味。故本研究选择烹饪后的即食腊肉为试验材料,对照组(Control)不采取任何灭菌方式,试验组选择HTHP与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3、5、7、9 k Gy)灭菌。
腊肉因独特的感官风味和高营养价值而广受人们喜爱。但传统镇巴腊肉制作流程粗放,烧洗、抽真空等过程不规范,造成贮存过程中腊肉风味发生改变。储运销售过程存在污染、霉变等情况,受微生物的作用,造成腊肉风味品质的不稳定,颜色及质地的劣变。电子束辐照加工速度快,能够有力的保障食品原有的质地、风味及安全质量。目前,电子束辐照对肉品的研究集中在杀菌效果方面,对辐照后肉品风味变化、氧化程度改变及蛋白变化机理的研究甚
面对日益严重的石油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车辆的节能减排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拖拉机作为主要的农业动力源,对石油资源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其排放污染已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难点。因此国内外开始对绿色环保的混合动力拖拉机展开研究,增程式拖拉机作为主要的混合动力类型,可有效的节约石油能源与减少废气的排放。本文以东方红40马力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增程式电动拖拉机的结构,并对其动力参数进行匹配和优化,基于Si
藻类由于具有可持续性、高产量和低环境影响等优势从而成为良好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来源。但是藻油分散性较差,而且在加工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氧化,使其营养品质降低。基于上述挑战,设计有效的乳液递送体系以改善藻油的感官特性、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并开发新型功能食品以扩大其应用至关重要。豌豆蛋白由于营养价值高、价格便宜、变应原性低并且没有基因修饰等优势从植物蛋白中脱颖而
淡竹叶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清热、利尿、治疗口舌生疮等功效。目前对淡竹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但对其含量丰富的膳食纤维研究尚不充分。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被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
目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其成虫可寄生于哺乳动物肝胆管内,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被确定为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一种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2015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调查显示,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598万人,其中城镇地区感染人数明显多于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感染人数约152万人,城镇地区感染人数约
研究背景与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其中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常见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死亡的发生风险,血脂异常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的种族、性别及年龄段体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痴呆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阿尔兹海默症作为全球痴呆症的主要病因,造成患病个体认知功能障碍、情绪异常等,严重影响世界范围内60岁及以上的群体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特征主要包括神经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及细胞外β样淀粉蛋白的过度沉积。人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指出,载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中,ApoE4基因与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