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我国私家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来研究唐代私家园林的总体分布概况、分布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以京兆府为研究区来探讨不同类型私家园林的地理分布特征;研究了唐代不同时期私家园林分布变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本文以《唐代园林别业考录》、《唐代江南地区园林与文学》中记载的私家园林为数据来源并进行统计分析;在Arcgis10.0平台上对私家园林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用文献史料与历史地图相结合的时空分析方法来研究京兆府地区不同类型私家园林的地理分布特征;通过唐代分期研究,分析私家园林的分布变迁,对比唐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内的人口、垦田、水旱灾害、诗人、贬官等定量数据结合定性文献史料来探讨私家园林分布变迁背后的原因。 研究表明: (1)唐代全国范围内私家园林总量为671处,分布于十四个“道”(唐代省级行政单位)内,其地理分布特征为:形成了两个私家园林分布集中区域,其中北方以京畿道、都畿道为核心,南方以江南西道、江南东道为核心; (2)唐代私家园林按地理特征分为城市、郊野、山林、江湖等四类,并以京兆府为研究区论证了不同类型私家园林确实存在不同地理分布特征; (3)通过分期研究,把唐代分为初盛唐、中晚唐,两个时期的私家园林数量分别为175处、459处,表明唐代私家园林分布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到了中晚唐时期,私家园林地理分布从以两京为核心转化为两京与环太湖地区共同增长并均衡分布的地理特征,且南方比北方增长更为迅速; (4)引起唐代私家园林地理分布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初盛唐、中晚唐南北方的气候、植被、人口、垦田、文人的变迁来分析唐代私家园林地理分布变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