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工业发展及人们出行逐渐增多,周围神经损伤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多发生在青壮年,其预后差,致残率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由于周围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功能恢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周围神经损伤不但包括周围神经轴索及髓鞘损伤,还包括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及支持结构损伤两大部分。临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探查松解术、神经减压术、神经修复术、神经移植术等。 尽早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避免失神经肌肉萎缩、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电刺激疗法应用最为广泛,刺激方法有经皮植入式、术中超强电刺激等。经皮电刺激通过兴奋神经肌肉、改善微循环、加速神经纤维再生和轴突生长,从而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具有方便无创,易被广大患者接受等特点。避免了植入式电极埋置体内及以后再次取出造成的医疗创伤,其临床疗效与治疗中定位、参数、治疗时机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本课题旨在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通过肌电图精确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临床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43.0±11.99)岁;病史(33.6±12.14)d;神经损伤原因:劳损30条、摔伤46条、牵拉伤10条、砸伤18条。根据入组标准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3例,受损神经54条)和对照组(43例,受损神经50条)。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 治疗方法治疗组:选用(四通道Viking Quest型,美国尼高力公司)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电刺激器,治疗前定位神经损伤位置,正极置于损伤部位近端神经体表投影处、负极置于损伤部位远端,对损伤神经行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电流0~100mA:电压0~100V;刺激模式:重复;脉宽:0.1~0.2ms;频率:1~2Hz,刺激强度:自0mA开始逐渐加大刺激量达到超强刺激为标准,即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不再增加时,再将刺激强度增加20%为超强刺激。 对照组:采用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汕头市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行低频电刺激治疗,主要参数:直流输出电流0~50mA;电压:0~60V;频率10~400Hz;脉冲宽度60~400us。正极置于受损神经近端,负极置于远端,刺激强度以受损神经支配肌肉可见收缩为准,不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时则以不引起邻近神经所支配肌肉收缩作为原则。 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行神经功能评定及EMG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EMG变化特点,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潜伏期(latency, LAT)、波幅(amplitude,AMP)变化。 疗效评定:从临床与肌电图检测结果两方面进行疗效评定,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功能完全恢复,EMG检查无异常;显效:运动功能基本恢复,EMG检查少许纤颤电位、正锐波,基本正常;好转:运动功能部分恢复,EMG检查有纤颤电位、正锐波,运动单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肌电图主要检测MCV、LAT、AMP。 结果: 1一般资料 共入组病例89例,脱落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共完成有效病例86例,治疗组(43例,受损神经54条)对照组(43例,受损神经50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损伤部位等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例),对照组为16.27%(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2,P<0.05);显效率治疗组为41.86%(18例),对照组为48.8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P>0.0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治疗组93.02%(40例),对照组为79.07%(3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7,P<0.05)。 3两组患者EMG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正中神经MCV:治疗组为52.35±4.05 m/s,对照组为47.76±6.24 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LAT:治疗组为3.31±0.87ms,对照组为4.64±0.74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5);AMP:治疗组为7.62±1.04 mv,对照组为5.18±1.13 m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P<0.05)。桡神经MCV:治疗组为54.98±5.79 m/s,对照组为46.24±6.24 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5);LAT:治疗组为3.54±1.52ms,对照组为4.79±1.17 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AMP:治疗组为3.78±1.06 mv,对照组为2.06±1.41m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P<0.05)。尺神经LAT:治疗组为3.06ms,对照组为3.91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MCV治疗组为50.52m/s,对照组为46.24m/s,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AMP治疗组为4.14mv,对照组为3.67m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 结论: 1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 3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低频电刺激。 4周围神经损伤后,积极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康复训练、合适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等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