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翻译对等概念一直是翻译研究中最重要也是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然而目前的问题不是对等的实现,而是何种对等的实现问题。因此,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来研究翻译对等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中提出的“言后效果对等”即是从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奥斯汀(J.L Austin)把言语行为划分为三个层次: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着手研究翻译,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关注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对等,而要尽可能实现这三个层面的对等,即言内效果对等、言外效果对等和言后效果对等。目前,受语用学发展的影响,实用文本的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用文本范围宽广,涵盖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本文运用纽马克(Newmark)的文本分类学说对实用文本进行重新划分,即可分为表达型实用文本、信息型实用文本和呼唤型实用文本。不同的文本类型侧重于不同的翻译层面的实现,例如,一篇演讲稿或一则广告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应该侧重于言后效果对等的实现,相反科技文章或学术文章重在传达信息,翻译则侧重于言内效果对等的实现。但我国实用文本翻译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能使译文读者做出相应反应的目的。例如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一些文化信息;交际翻译法只关注交际的直接目的以及交际过程中所传递的指称意义,而未充分考虑到语言信息可能具有的多重意义。所以在进行实用文本翻译研究时,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新的理论来进行指导。本文即是将“言后效果对等”应用于呼唤型实用文本翻译,提出呼唤型实用文本翻译在兼顾言内效果、言外效果和言后效果三个层面对等的同时倾向于言后效果对等的实现。针对呼唤型实用文本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目的,提出将言后效果对等作为呼唤型实用文本的翻译原则。通过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呼唤型实用文本——广告、旅游资料和公示语,本文得出结论:言后效果对等确实对呼唤型实用文本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译者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而应考虑译文的预期效果,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的表达方法和惯用的行文方式,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够发挥其预期效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笔者又进一步总结了一些呼唤型实用文本的翻译技巧,便于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