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海藻酸钠(SA)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生物相容性、吸湿性能和保湿性能等,在纺织制造、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海藻酸钠纤维缺乏强度和弹性,力学性能较差,限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和适用领域。本文通过物理共混和化学交联两种方法对海藻酸钠纤维改性,增强海藻酸钠纤维的力学性能,使其满足在纺织制造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要求。(1)共混改性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的制备为了提高SA纤维力学性能,将提取的丝素蛋白(SF)和SA共混,制备了丝素蛋白/海藻酸钠(SF/SA)共混型纺丝溶液,以CaCl: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 SF/SA复合纤维,采用DV-C型数显黏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对纺丝溶液的黏度,复合纤维的化学结构、机械性能、微观形态、耐热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F/SA纺丝溶液为假塑性流体,纺丝溶液的表观黏度随丝素蛋白含量增加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当SF含量为10%时结构黏度指数△η最小,复合纤维的可纺性最好;SA和SF间有氢键的作用;较纯SA纤维相比,SF的加入提高了 SA纤维的力学性能,当SF添加量为10%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为1.64cN/dtex;纤维表面存在明显的沟槽结构,丝素蛋白的加入使复合纤维的耐热性略有降低。(2)化学交联改性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及纱布的制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化学交联丝素蛋白、以CaCl2交联海藻酸钠,采用分步交联的方法制备了 SF/SA双网络型复合纤维;并用化学交联改性SF/SA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纯棉纱作为经纱,采用小样织布机制备了棉纱与交联改性SF/SA复合纤维的混纺纱布,通过DV-C型数显黏度计、FTIR、XRD、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核磁共振变温弛豫分析仪、SEM、电子织物强力试验仪和表面张力仪等对纺丝溶液表观黏度、交联改性SF/SA复合纤维和交联改性SF/SA混纺纱布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EGDE含量的增加,纺丝溶液的表观黏度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可以降低纺丝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纤维的可纺性;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交联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EGDE与SF的质量比为3:1时交联改性SF/SA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和交联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4cN/dtex和55.8%;交联改性SF/SA复合纤维的交联度越大,纤维表面沟槽结构越明显,纤维内部结构越紧密均匀,SF与SA的相容性越好;交联改性后SF/SA复合纤维吸湿性能和保湿性能得到提高,吸湿平衡时间提前。交联改性SF/SA混纺纱布表现出优秀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吸湿性能和保湿性能等,对作为医用敷料和医用绷带的应用提供了优秀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