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藤碱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但从药剂学的角度看,传统的青藤碱制剂需频繁给药,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会产生肠胃道刺激性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而有必要进行药剂学研究以弥补上述缺陷。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本文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壳聚糖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SM-CS-NPs),并对其制备工艺及药剂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方法:本文采用微乳液一离子交联法制备SM-CS-NPs,单因素考察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SM-CS-NPs的粒径及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SM-CS-NPs的制备处方及工艺;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SM-CS-NPs的药物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SM-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分布、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M-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回收率;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了SM-CS-NPs的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体外释药机理;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法考察了SM-CS-NPs的初步稳定性。
结果:所建立的测定SM-CS-NPs中SM浓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可靠,其方法平均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8%,能满足SM-CS-NPs制备工艺研究中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检测的需要。
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SM-CS-NPs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圆整、均匀的球形微粒,形态规则完整,平均粒径为98.3 nm,粒径大小较均匀,分布范围较窄,zeta电位值为+31.53 mV,平均包封率为78.2%,平均载药量为11.5%。
SM-CS-NPs的体外释药存在两相,前4 h处于突释期,盐酸青藤碱在此阶段累积释药量达29.28%;此后进入缓释期,24 h后累积释药量达65.60%。体外释放研究表明,SM-CS-NPs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释放曲线以一级释放模型拟合结果最好,回归方程为:ln(100-Q)=-0.0145t+1.9077。
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SM-CS-NPs的稳定性良好,具有加速、热、光及长期稳定性。
结论:微乳液-离子交联法所制备的SM-CS-NPs形态规则完整,载药量、包封率均符合药剂学的要求和目的,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稳定性较好,方便直接应用或长期保存,有望作为青藤碱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