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研发的热点。就城市工况下行驶的汽车而言,用于直接驱动车辆运行的能量大约有1/3到1/2被消耗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在车辆减速或制动过程中,将其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于电池中,从而提高电驱动车辆的能量经济性。然而受到电池、电机等部件特性的影响,电机回馈制动力与传统摩擦制动力的产生、传递、作用机理不同,因此电机回馈制动的引入对现有汽车理论与控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以电驱动乘用车为对象开展研究,重点研究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案、回馈能量管理策略、回馈制动过程摩擦制动力精密控制方法以及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的动态耦合控制算法。提出了具有轮缸压力调节和踏板感觉模拟双重功能的协调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新方案,通过液压调节机构与踏板模拟器的协同工作,规避了国外主流方案中高压蓄能器等主动建压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协调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实施难度。建立了包含电机回馈制动模型、液压制动系统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在内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模型。提出了兼顾能量回收效率、踏板感觉以及整车冲击的制动能量回收综合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解决了能量回收效率与制动舒适性冲突的技术难题。建立了电磁阀“机-电-液”耦合动力学模型,证明了电磁阀阀芯临界开启平衡状态下,线圈电流与阀口两侧压差之间存在的线性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液压力动态限压差控制方法,拓展了现有液压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可大幅提高回馈制动过程中液压力的控制精度。建立了电驱动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轴系弹性以及齿隙非线性环节对回馈制动转矩的动态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电驱动系统状态观测器,提出了针对轴系弹性与齿隙耦合非线性的主动补偿控制方法,可抑制制动状态切换过程中回馈转矩的震荡,大幅提高耦合制动力的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