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成人CPR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ahabook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国内外关于ICU-CA患者CPR效果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针对患儿,极少研究针对成人患者,且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探讨综合ICU-CA患者的临床特征、CPR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构建CPR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决策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住院并实施CPR的综合ICU成人患者。对比ROSC组和Non-ROSC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上腺素剂量等临床资料上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CPR效果的因素,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8岁,男:女构成比为1.74:1。27.1%的患者恢复了 ROSC,伴或不伴神经功能障碍存活出院22人,占CPR患者的22.9%。死亡患者占77.1%。ROSC组和Non-ROSC组在年龄(Z=-2.179,P=0.029)、肾上腺素剂量(Z=-5.138,χ2=21.435,P=0.000)、CA 次数(χ2=4.936,P=0.026)及 CPR 持续时间(Z=-5.627,χ2=23.941,P=0.000)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Z=-2.683,P=0.007)、肾上腺素剂量(Z=-5.585,χ2=30.109,P=0.000)、CA 次数(P=0.012)、CPR 持续时间(Z=-5.896,χ2=33.970,P=0.000)及APACHE Ⅱ(χ2=4.240,P=0.039)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Non-ROSC组和死亡组患者相比,ROSC组和存活组患者较年轻、肾上腺素剂量较小、CPR持续时间较短。肾上腺素剂量≤5mg、发生一次CA、CPR持续时间≤20min患者的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较高,APACHEII评分≤20分患者的出院存活率较高。ROSC组和Non-ROSC组、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性别、CA病因、首次监测心律、通气方式、aCCI及GCS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PR患者ROSC的危险因素为CA次数增加(OR=3.176,95%CI=1.112-9.071,P=0.031)、大剂量肾上腺素(OR=1.596,95%CI=1.302-1.957,P=0.000)、CPR 持续时间长(OR=1.121,95%CI=1.070-1.174,P=0.000)。影响CPR患者存活出院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OR=1.028,95%CI=1.000-1.057,P=0.047)、CA 次数增加(OR=4.431,95%CI=1.505-13.048,P=0.007)、大剂量肾上腺素(OR=1.761,95%CI=1.399-2.216,P=0.000)、CPR持续时间长(OR=1.151,95%CI=1.089-1.217,P=0.000)、APACHE Ⅱ 评分>20 分(OR=0.358,95%CI=0.132-0.972,P=0.04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仅CPR持续时间在ROSC组和Non-ROSC组(OR=1.110,95%CI=1.021-1.208,P=0.015)、存活组和死亡组(OR=1.111,95%CI=1.010-1.223,P=0.031)中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PR持续时间长为影响ROSC和存活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CPR患者死亡风险的Logistic预测模型为:Ln[P/(1-P)]=-1.412+0.141 × CPR持续时间(P即预测死亡的几率),该模型的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68.2%,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65.2%,且混杂因素均不会对CPR持续时间与CPR患者预后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干扰。结论ICU成人CPR患者大多为老年男性,患者的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较低、死亡率较高。年龄、APACHE Ⅱ仅影响存活出院,CA次数、肾上腺素剂量、CPR持续时间是ROSC和存活出院的影响因素,且CPR持续时间作为独立预测因素,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临床上应高度关注以上因素,可参考预测模型进行临床决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s)及其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经腹腔镜手术或组织学上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完成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的愈加紧迫,一来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应用为大势所趋,多元化的发电模式对于能源框架的改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来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也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以风电、光伏发电方式为主的微电网系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越来越多的电力系统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风电、光伏出力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无论是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