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盐渍化草甸,是一种具有耐盐碱等抗逆特性的优质禾本科牧草。禾草受Epichlo?内生真菌侵染后,通常被侵染植株比正常植株具有更优良的抗逆特性与更高的生物产量。然而,禾草与内生真菌之间的互利关系受外界营养条件影响。虽然多有野大麦的内生真菌抗逆性研究报道,但是对于不同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是如何影响野大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带菌与不带菌的野大麦种子及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氮素水平:高氮(15.0 mmol/L)、中氮(3.0 mmol/L)、低氮(0.2 mmol/L);三个磷素水平:高磷(1.5 mmol/L)、中磷(0.1 mmol/L)、低磷(0.01 mmol/L),共组成九种水平的氮磷营养液。采用这九种氮磷组合的营养液培养野大麦带菌与不带菌种子,观察其发芽状况;并用九种营养液对幼苗进行水培,观察不同氮磷供给下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氮磷供给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的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为内生真菌野大麦共生体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纸上发芽试验,发现在九种水平的氮磷供给下,适量氮素供应和内生真菌侵染均可以改善种子的萌发。无论是否被内生真菌侵染,种子的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随氮素浓度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低浓度氮素供给条件下,带菌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不带菌种子。带菌种子与不带菌种子的胚根长在各磷素浓度处理下,变化趋势相近,在中等磷素供给条件下,随氮素浓度增加,不带菌种子的胚根长在中氮供给下即出现显著下降,带菌种子的胚根长则在高氮处理下显著下降。在各氮磷组合下,相比不带菌种子,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胚芽长的伸长无显著促进作用。2.通过对带菌和不带菌野大麦进行不同浓度的氮磷营养液水培生长试验,发现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的生物量和分蘖数没有显著影响,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了野大麦在中氮高磷、中氮中磷、高氮低磷条件下的株高。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带菌植株叶绿素含量在低磷条件下和低氮中磷条件下显著高于不带菌植株;在低磷条件下,带菌植株根系活力高于不带菌植株,且在中、高氮素供应下,达到显著水平。3.通过对不同氮磷组合条件下生长的带菌与不带菌野大麦植株进行碳及氮、磷、钾、钠和锰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内生真菌对地上和地下部分氮和磷含量、地下部分钾、钠和锰含量及地上和地下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具有显著影响,而对野大麦的地上与地下碳含量及地上部分的钾、钠和锰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高氮或高磷条件下,内生真菌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降低野大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氮或磷的积累;在一定的低氮或低磷条件下,与不带菌植株相比,内生真菌可以促进野大麦植株积累更多的氮或磷,使野大麦植株在一定的低氮或者低磷条件下拥有相对较低的碳磷比和碳氮比。在氮磷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内生真菌对地下部分钠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使其在野大麦中的含量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与不带菌植株相比,内生真菌有利于野大麦植株的地下部分吸收更多的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