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分散的、自主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趋于选择种植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政府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保持一定量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因此在农作物生产经营中,双方有一定的矛盾。如何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实现双方目标的兼容以至双赢是一项摆在研究者和有关各方的重大课题。
本文以上海市郊种植业为例,选取几种典型的农作物,研究农业生产中“规模与效益”矛盾,农业经营中“政府与农民”矛盾,回答了农作物生产经营中规模与效益矛盾的取舍关系,政府与农民矛盾的协调对策。全文分为7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工作过程;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规模报酬理论和博弈论;第三章,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介绍了数据来源以及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和结果;第四章,成本分析,分析了农作物的成本构成,并比较了不同农作物的成本和同类农作物的成本;第五章,绩效评估,分析了农作物的经营绩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农作物的绩效差别;第六章,博弈论分析,在成本分析和绩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过程的分析,求取不同条件下达到博弈均衡的经营策略;第七章,对策与建议,讨论了如何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生产实践和经营决策。
经过分析发现:(1)不同农作物生产经营绩效相差较大,以水稻为代表的粮食作物在生产成本、经营绩效等方面表现出与以蔬菜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完全不同的经济特征;(2)水稻的经济效益远小于其社会效益,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3)水稻、蔬菜等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一定的规模经济,但带有农作物自身的特点;(4)在假设条件下,农户与政府不易达成博弈均衡,农业政策面临失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