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本斯顿(George Benston)和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等认为银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现象。一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资产和机构等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绩效指标也持续改善。然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通过考察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和商业银行特征,本文定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为:在一定的外部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产出规模扩大的同时,其平均成本(由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构成)下降,产出主要包括贷款和投资。研究发现决定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有效的市场需求、银行监管,内部因素主要有生产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1993—2008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成本收益率刚好相反。本文采用超越对数成本法,通过其回归系数计算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经济系数,结果表明:尽管九十年代,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未实现规模经济,但现阶段达到了规模经济,这得益于贷款市场需求扩大、银行管理水平提高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虽然现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规模经济,然而存在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并且这种改善面临两大困难: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的反作用;融资结构转型启动,利差依赖型业务模式面临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六点应对建议: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金融创新;推进并购重组;逐渐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深化银行产权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其他文献
西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从金融视角思考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就势将成为必然。金融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部
<正>全国广大教科研工作者、各级党政部门干部、各类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组织人员、各大院校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人才T作、教弇培训和成功学的人士均可向《才
随着我国《证券法》修改内容和未来开放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确定,《商业银行法》的修改与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这既是传统严格管制的货币市场开放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法》
1973年两位学者在爱尔兰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198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者对此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出版了多部
介绍了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在枞阳县的引种表现,并总结了栽培技术,以期为枣种植户引种皖枣3号提供参考。
金属和橡胶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机械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金属具有高强度,而橡胶具有高弹性.所以金属与橡胶的粘接就成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如在汽车、
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幅度较大。然而,这种过度依赖传统的存贷利差来扩张规模的盈利模式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大的资本缺口,诸多银行面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