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测不同认知损害阶段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并将认知功能正常(PD-NC)、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及痴呆(PDD)患者的CBF进行比较,探讨帕金森病(PD)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20例PD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D-NC组)、22例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D-MCI组)、18例PD伴痴呆患者(PDD组)及20名正常对照(NC组),利用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常规头颅MRI图像及覆盖整个大脑的三维ASL图像,并对每个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查。(1)基于体素的统计学分析:使用基于Matlab2013的统计参数图(SPM12)软件做图像预处理,将ASL脑血流图(CBF)匹配到标准化脑空间,然后利用REST软件工具包统计分析全脑体素水平的差异。以灰质体积为协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比较全组间的差异,再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得出两组间灌注差异脑区,结果采用Alphasim多重比较校正,得到的连续体素>24个体素,P<0.001的脑区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再将结果叠加在CH2脑模板上显示,记录每个脑区的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MNI坐标及峰值。(2)PD患者各组异常灌注脑区CBF值与认知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将上述PD-NC组、PD-MCI、PDD组与NC组比较得出的结果存为模板,把模板中的脑区作为ROI,利用REST软件提取出PD-NC组、PD-MCI组及PDD组中每个受试者ROI的CBF值,并与MMSE、MoCA评分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不同分组中与MMSE、MoCA评分具有相关性的脑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于体素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全组间ANOVA比较灌注差异主要表现为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P<0.001)。(2)组间两两比较双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①与NC组比较,PD-NC组主要表现为两侧岛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灌注减低,说明PD-NC阶段尽管未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已经开始出现部分脑区灌注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与NC组比较,PD-MCI组主要表现为两侧中央后回、两侧额上回、两侧额中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左侧颞中回、左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两侧小脑下回灌注减低,说明从PD-MCI阶段起即可出现皮层及小脑灌注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与NC组比较,PDD组两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广泛灌注减低,说明随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进展表现为进行性灌注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与PD-NC组相比,PD-MCI组两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回、两侧梭状回、两侧小脑上回灌注减低,以顶叶及灌注减低最为明显,提示顶叶灌注减低可能为PD-NC进展为PD-MCI的生物标记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与PD-MCI组比较,PDD组两侧小脑下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海马旁回灌注减低,尤其是后皮层(楔前叶和后扣带回)灌注减低更明显,说明后皮层灌注减低可能为PD-MCI进展为PDD的生物标记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D患者各组异常灌注脑区CBF值与认知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①PD-NC组中两侧岛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脑区的CBF值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②PD-MCI组中两侧中央后回、两侧额上回、两侧额中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左侧颞中回、左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两侧小脑下回的CBF值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PDD组中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多个脑区的CBF值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1)本研究发现PD认知功能减退过程中CBF呈进行性减低,主要表现在顶叶、扣带回及楔前叶灌注减低,未发现灌注增高区域,提示脑血流灌注减低区域可能为PD认知功能下降诊断提供重要的神经影像学依据。(2)PD认知下降过程中脑血流灌注减低脑区与认知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PD脑血流灌注减低可能是PD认知功能损害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