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遗传性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与非遗传性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共213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将具有遗传史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A组,而不具有遗传史的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分为B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视力、屈光状态、斜视度及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组患者有22例(女9例,男13例),占比11.4%,说明我院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者中有遗传史的比例为11.4%;B组患者有191例(女94例,男97例),占比88.6%,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0.545,P>0.05);(2)A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6±4.77岁,B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5±6.12岁,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05);(3)A组22例患者矫正视力均位于正常范围内,B组有181例患者矫正视力位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209,P>0.05);A组患者右眼平均等效球镜为-0.16DS(95%CI:-1.14DS~+0.83DS),左眼平均等效球镜为-0.12DS(95%CI:-1.09DS~+0.86DS),B组患者右眼平均等效球镜为-0.71DS(95%CI:-1.000DS~-0.410DS),左眼平均等效球镜为-0.69DS(95%CI:-1.02DS~+0.37DS),两组患者的右眼及左眼平均等效球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眼:t=1.152,P>0.05)(左眼:t=1.134,P>0.05);(4)A组患者平均斜视度为-52.6±14.3PD,B组患者平均斜视度为-52.3±17.6PD,两组患者斜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0,P>0.05);(5)A组与B组患者术后6周、术后半年及半年以上正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34)~2=0.108,P>0.05,半年及半年以上:(34)~2=2.579,P>0.05)。结论:具有遗传史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其性别、发病年龄、视力、屈光状态、斜视度及手术疗效均与非遗传性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