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肾脏肿物的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地对69例(70个)肾肿物进行研究,其中47例肾细胞癌、10例(11个)错构瘤、5例假性肿瘤、3例移行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肾母细胞瘤、1例炎症。对病人进行二维超声、彩色Dorpler超声和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扫描。对肾细胞癌与错构瘤组的强化表现及强化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对47例肾细胞癌的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微血管染色,并对微血管计数,分析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强化程度及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①肾细胞癌多为高(57.4%)或等(27.7%)回声肿物,部分内伴无回声区(27.7%),典型的彩超表现为周边环绕血流或周边向内穿入血流与环绕血流混合(83.0%);错构瘤多为高(54.5%)或强回声肿物(36.4%)部分伴后方回声衰减(9.1%),彩超主要表现为无血流或内部点状血流或穿入血流(72.7%)。②肾细胞癌灰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高或等增强(83.0%),增强后其内部无灌注区显示更清晰(40.4%);错构瘤灰阶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低增强(81.8%),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001)。③肾细胞癌与错构瘤增强扫描峰值强化时间(peak time,PT)、廓清时间(washtime,WT)、及强化程度(△A:峰值强化与基础回声强度之差)、相对强化倍数(△A T/R: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所在肾脏皮质强化程度之比)、时间-强度曲线的斜率(k)、相对血流量(△A~*k:强化程度与斜率的乘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306、0.0165、0.010、0.0025、0.0249、0.020,以相对强化倍数△A T/R差异性最为显著(p=0.0025)。④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3.0~58.7条/视野,平均:40.9±12.6条/视野)与肾细胞癌的强化程度(2.28~29.36dB,平均:14.94±6.14dB)呈极显著相关(r=0.782,p<0.0001),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病理组织分级(G1=20例、G2=16例、G3=11例)显著相关(r=0.319,p=0.029)。 结论:①肾细胞癌多为高回声或等回声肿物,部分内伴无回声区,典型的彩超表现为周边环绕血流或穿入血流与环绕血流混合;错构瘤多为强回声或高回声肿物伴后方声衰减,彩超主要表现为无血流或内部点状血流或穿入血流。②肾细胞癌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高或等增强,增强后其内部无灌注区显示更清晰;错构瘤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低增强。③肾细胞癌与错构瘤增强扫描后PT、WT、△A、△A T/R、k、△A~*k均有显著性差异,以相对强化倍数(△A T/R)差异性最为显著。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