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领域的薄弱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金融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金融竞争不充分、农村资金外流、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制约了“三农”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一个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目标。自2003年实施新一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之后,银监会2007年开始在四川等六个省开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增量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在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经过五年实践,证明了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生命力最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全国大多数村镇银行初步实现了商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也面临吸收存款十分困难、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如何使村镇银行既能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又能保证试点不偏离方向。本文通过对全国村镇银行组建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使村镇银行更好地发挥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本文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导论和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概况,对国外研究乡村银行概况进行分析,介绍国内关于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第三章分析村镇银行试点背景,介绍村镇银行组建进展情况和效果。第四章对全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从发起行类型、产权结构及公司治理、股本规模、规模经济、盈利情况、经营风险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第五章分析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5个问题:即社会公信力不足,业务拓展困难;部分村镇银行偏离市场定位,机构组建地点背离试点初衷;产权结构不合理,股本规模越来越大;法人主体地位有名无实,公司法理不健全;经营风险不容忽视,抵御风险能力脆弱等。第六章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即坚持由好的银行业机构发起的发起人制度,并理顺与村镇银行的关系;严格控制组建县域,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设立适度的资本规模,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相互制衡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果;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从发起行类型、产权结构及公司治理、股本规模、规模经济、盈利情况、经营风险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指出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第二,对村镇银行的规模经济进行分析,对其盈亏平衡点进行实证研究。第三,对培育村镇银行和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村镇银行的培育制度和发展模式还在探索完善过程之中,全国村镇银行完整的数据资料收集困难,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不全面,分析深度不够。由于笔者长期在监管一线工作,理论研究能力与水平有限,对村镇银行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肯定有不完善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