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人体后的临床转归与预后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HBV-DN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要素的相关性并研究和探讨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的影响。2.方法2.1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初诊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证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降酶、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肝排毒饮治疗至少2周。治疗前(0周)及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HBsAg、HBeAg、HBV DNA、ALT、AST、IFN-γ、IL-4、T细胞亚群等检查指标;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加本课题研究。2.2患者HBV DNA载量的检测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PCR)定量检测完成,肝功能由雅培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完成,HBsAg、HBeAg的定量检测通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技术(TRFIA)定量检测完成。2.3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频率以及IFN-γ和IL-4的水平。2.4应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前后IFN-γ、IL-4、肝功能、T细胞亚群、HBV-DNA等检查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患者IFN-γ、IL-4、T细胞亚群的影响,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IFN-γ、IL-4和IFN-γ/IL-4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IFN-γ、IL-4和IFN-γ/IL-4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IFN-γ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观察组IL-4和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IFN-γ随ALT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IL-4随ALT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IFN-γ、IL-4与AS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3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LT、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肝功能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两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BV DNA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CD8~+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CD4~+T细胞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细胞、CD8~+T细胞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4.1对于CHB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肝排毒饮治疗可以明显升高患者IFN-γ水平,对IL-4和IFN-γ/IL-4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清肝排毒饮可能通过调节IFN-γ参与CHB的发病过程。4.2 IFN-γ与CHB患者ALT呈正相关,IL-4与CHB患者ALT呈负相关,IFN-γ和IL-4与患者AS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IFN-γ和IL-4可能参与CHB肝脏炎症反应调控过程。4.3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提示加用清肝排毒饮治疗较单用西医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CHB患者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4.4 CHB均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清肝排毒饮较单用西医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CD4~+T细胞计数,提示中药清肝排毒饮可能通过辅助其他抗病毒药物调节CHB患者T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