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40余万女性死于该病。通常认为乳腺癌起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表达腺上皮型免疫标记物,但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一部分乳腺癌也表达基底细胞/肌上皮型免疫标记物,且其预后较一般浸润性乳腺癌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从基因表型角度鉴定出了这类表达基底细胞/肌上皮表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命名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有研究显示BLBC约占全部乳腺癌的8%~20%,占高级别乳腺癌的25%,且较其它基因分型的乳腺癌具有最高的增殖指数和不良的临床预后,继而引起临床医生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第一部分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临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3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CK5/6、p63、EGFR的表达情况,以ER、PR、HER-2三联阴性,同时CK5/6和/或p63和/或EGFR阳性作为BLBC的判断标准筛选出BLBC病例作为观察组,以ER、PR和/或HER-2阳性为标准筛选出非BLBC病例作为对照组,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大体,制作HE切片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BLBC组与非BLBC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BLBC组筛选出51例,非BLBC组筛选出50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2. BLBC组和非BLBC组在发病年龄、肿块在左右侧乳房及各象限的分布、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方面两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LBC组较非BLBC组的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组织学分级以高级别为主。3.在肿瘤组织形态学方面两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LBC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可总结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具有推进式边缘,癌巢周围常伴中~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癌组织排列呈巢状、片状、团块状、带状结构伴有片状地图样坏死,肿瘤中央可出现无细胞结构的纤维瘢痕区。肿瘤细胞胞质少,细胞呈合体细胞样,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质比例高,核分裂象易见(14~35个/10HPF)。4.在临床预后方面,BLBC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非BLBC组患者的复发率,其无病生存期也低于非BLBC组。结论:BLBC是从基因表型角度鉴定出的一类新的乳腺癌亚型,与其它亚型比较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转归。第二部分CD109、CD117、Vimentin、P53、ki-67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目的:探讨CD109、CD117、Vimentin、P53、ki-67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109、CD117、Vimentin、P53、ki-67分别在51例BLBC和50例非BLB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BLBC的相关性,寻找可能存在的分子治疗靶点。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BLBC组与非BLBC组的各指标的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sman等级相关分析,均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CD109、CD117、Vimentin、P53、ki-67在BL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8%(31/51)、11.76%(6/51)、50.98%(26/51)、84.31%(43/51)、66.67%(34/51),在非BLB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0)、4%(2/50)、34%(17/50)、42.%(21/50)、44%(22/50)。结论:CD109蛋白是一个有价值的判断BLBC的标记物,并且其表达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成为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CD117、 Vimentin的表达与BLB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尚不适宜作为判断BLBC的免疫标记物。P53、Ki-67可客观的反应BLBC中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并可作为反映BLBC高侵袭性的指标,可能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但尚未发现二者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