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条件。而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使其永续利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足迹法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性的静态量化分析方法,以其操作简单、容易理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本文在综述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研发适于评估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甘肃省2003-2008年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森林资源生态承载力、得出该省各年的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赤字程度,分析了该省2003-2008年的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指数变化态势。与此同时,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下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传统生态足迹法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对象,以森林的三大效益为依据,确定了森林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三大消费账户:生物资源账户,化石能源帐户,森林旅游帐户。其中生物资源账户包含林木产品和林副产品;化石能源帐户的消费项取研究区域当年的主要化石能源;森林旅游帐户主要考虑旅游行为对森林的直接消费,涉及住宿和游览两项。2.对于计算省级尺度的生态足迹,其产量因子取全球统一值会具有误导性。为尽可能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生态足迹,因此在国家年均生产力水平上重新计算了甘肃省2003-2008年的林地产量因子,依次为:0.29、0.24、0.22、0.21、0.21、0.20。3.甘肃省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赤字动态变化原因是:(1)2003-2008年甘肃省人口变化不大,年均增长率为0.19%。人们对森林资源消费水平的增高导致生态足迹需求量加大,直接造成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赤字从2003年的-163.68m2/cap升高到2008年的582.41m2/cap。(2)甘肃省林地生产力水平逐年下降,导致森林资源生态承载力总量降低,促使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增大,赤字程度加重。4.甘肃省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下降的首要因素是煤和天然气人均消费水平的逐年升高,造成CO2排放量的增大,对吸收CO2林地的生态占用加重,其次是森林旅游人数和森林公园内床位数的上升、木材和中药材人均消费量的增大,导致对林地生态占用的增加,引起人均森林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从2003年的14.48%下降到2008年的-74.67%。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城市道路工程档案编制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当前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强化城市道路工程档案编制质量管理有
近年来,我国饭店业的发展迅猛,然而与数量及硬件的发展相比较,我国饭店软件明显落后。消费者对饭店的投诉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饭店业服务质量的提升速度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
文章以帕斯考·舒宁提出的"电影建筑"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卒母托和努维尔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场地的介入、材料肌理、超现实的在场感等几个方面分析,试图理解作为一种建筑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组和60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本文从解析国外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案例入手,总结出国外滨水空间开发可取的经验。然后以阜阳颖河东岸
<正>湘西永远让人惊喜,这里既有誉满中外的张家界自然山水景观和凤凰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为数众多的古镇古村落,诸如王村、矮寨、洪江、黔城、里耶等,她们象是一颗颗璀璨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葡萄糠、果糖、蔗糖、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在4.00/ml-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的回收率分别为97.5%、95.
在当今社会新形式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自主创业者逐年递增,但成功者甚少。本文就此现象展开调研,了解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动机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园林景观是福建省特色滨海城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建设全新的开始,园林景观的建设问题受到了更高的关注。本文尝试着对福建省特色滨海城市构建中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时期、包干制财政体制时期、分税制财政体制初建时期、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时期、公共服务型财政制度建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