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在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的同时,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地被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弱,从而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是给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制约了人类各方面的发展。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民众丧生,数以百万计的人受伤,很多人流离失所,其中青少年儿童最容易受到伤害。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日常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其安全的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减灾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的减灾工作关系到1亿9千多万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四川省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距今刚好10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等各级组织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灾区人民重新回归到美丽的新家园。绵阳市作为西部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其教育事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国家栋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阳市受灾严重,其中所辖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安县(现已经更名为安州区)位列10个极重灾区之中,江油市、梓潼县、盐亭县、游仙区、涪城区位列41个重灾区之中,因此将绵阳市作为研究学校防灾减灾的样本具有特殊的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绵阳市,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的途径,呈现了绵阳市的历史灾情数据、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中小学校相关数据、防灾减灾抗灾数据等初步整理分类的方法及相关处理,并借鉴国内外已建立的相关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建立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的自然灾害分类体系和表述了元数据标准建立的思路,经过对绵阳市自然灾害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类,对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功能、数据类型、编码和存储方式、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与交互查询、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等进行全面设计,并借助于ArcGIS 10.2平台,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整理、收录、储存,建立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基于所建立的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可以进行绵阳市历史灾情相关数据的快速查询、历史灾情的可视化分析、对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应用,并对未来在汶川地震灾区新建中小学校时提供选址参考以及建设方面的定性指导,可以为政府在进行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时提供参考。不仅在平时和灾时可以为学校进行相关的风险排查、应急疏散、灾后救援与评估等方面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指导与参考,而且可以为相关灾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系统的条件,充实国内自然灾害数据库,对减小中小学校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增加中小学校的抗灾韧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动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开展,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才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