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枣棉间作棉花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棉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是我国农林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之一,然而枣树会对棉花产生一定的荫蔽效应,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氮素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肥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压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作物最为重要的两种生长因素,间作所造成的光照不足和氮素协同互作影响植株的物质积累、分配和碳氮代谢。因此,研究枣棉间作下棉花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机制,确定枣棉间作合理的施氮量,为果棉间套作立体种植模式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施氮能提高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增密增产潜力较大的先玉335、内单314、郑单958和稀植大穗品种沈单16、四单19、浚单20、内单205、科河8号为试验材料,在7.50×104、9.75×104、12.00×104株/hm-3种高密植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茎秆抗倒伏特征和光合特性对密植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根据不同品种的茎秆性状指标与产量性状指标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类,抗倒性较强且产量高的品种有
本研究以转基因的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为材料,探究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植株现蕾后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对花器官形态结构和配子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处理对转EPSPs-G6基因棉花种质系植株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然而,棉花现蕾以后,草甘膦处理却能导致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花冠变小,花丝变短,柱头变长,花药皱缩、不能开裂,呈雄性败育的特征,尤其是高浓度草甘膦处理。花粉粒育性鉴定及不同间隔时间喷施草甘膦的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衡水市主要的粮食生产种植制度,本文以衡水市基本资源及农业大田生产情况为依托,于2010-2012年对衡水市部分农户及农技推广与农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