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高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治疗CRC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结合辅助性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化疗仍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论是接受过手术治疗,还是失去手术机会的CRC患者几乎都需要接受化疗。然而,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对化疗药物反应差,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肿瘤细胞的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前者是指肿瘤细胞没进行任何化疗药物即存在对化疗药物耐药;后者是指肿瘤细胞原本对化疗药物敏感,化疗后发生了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常表现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肿瘤细胞在某一种药物作用产生耐药后,不仅对该药耐药,同时也对与这种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多种药物耐药的现象,是导致化疗的失败。因此在应用化疗药物前,检测细胞的耐药状况非常必要。目前发现的耐药谱系明确的耐药基因已有11种,可分为药泵蛋白、药物代谢酶类、DNA修复酶、蛋白质合成限速酶等。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药泵蛋白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70KD。在ATP的参与下可与多种药物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将扩散入细胞的脂溶性药物泵出细胞,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使细胞对药物耐受,并对不同脂溶性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DNA修复酶中研究较多的是为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Ⅱ)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l,ERCC1)。TOP-Ⅱ是调节核酸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和控制核酸生理功能的关键酶,参与DNA修复、转录和分离,是多种化疗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其表达下调或活性降低是药物失去作用靶点,进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ri,NER)活性的标志性基因,也是细胞存活必须的DNA修复基因,研究显示在未手术或化疗前ERCC1高表达结直肠癌易产生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可作为指导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29]。本实验检测了Pgp、TOP-Ⅱ及ERCC1蛋白在结直肠癌和正常大肠粘膜的表达情况,分析了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制定合理化疗发案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80例,高分化腺癌19例,中分化腺癌50例,低分化腺癌11例,正常大肠粘膜10例,患者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63.7岁;男性53例,女性27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癌细胞P-gp、Topo-Ⅱ及ERCC1的表达状况,分析Pgp、Topo-Ⅱ及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探讨利用部分临床病例理参数推测肿瘤原发性耐药状态的可能性,结果均以P<0.05为统计学具有显著意义。结果:P-gp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与正常大肠粘膜分别为83.75%(67/80)与50%(5/10),癌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12<0.05);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分别为90.91%(10/11)、90.00%(45/50)与63.15%(12/19),中、低分化腺癌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P=0.021<0.05);有淋巴结转移N1与无淋巴结转移N0期分别为94.12%(32/34)与76.09%(35/46)(P=0.031<0.05);P-gp蛋白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生长部位及肠壁浸润深度之间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TOP-Ⅱ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分别为18.75%(15/80)与40%(4/10)(P=0.121>0.05);TOP-Ⅱ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分别为9.09%(1/11)、12%(6/50)与42.11%(8/19),中、低分化腺癌显著低于高分化腺癌(P=0.011<0.05);TOP-Ⅱ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肿瘤的生长部位、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ERCC1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分别为53.75%(43/80)与10%(1/10),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09<0.05);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分别为18.18%(2/11)、52.00%(26/50)与78.95%(15/19),低分化腺癌显著低于中分化、高分化腺癌(P=0.005<0.05);在临床分期ⅡI+Ⅳ期、Ⅱ期与I期分别为37.80%(14/37)、60.00%(18/30)与84.6%(11/13),ⅡI+Ⅳ期、Ⅱ期均显著低于I期(P<0.05);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生长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结论:1.低分化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P-gp阳性表达率较高,预示P-gp表达可能成为预后不良的标志;2.部分低分化腺癌P-gp高表达和TOP-Ⅱ的表达丢失提示部分低分化结直肠腺癌易发生原发多药耐药,ERCC1低表达与之相反,提示低分化腺癌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很大个体差异;3.同时检测P-gp、TOP-Ⅱ与ERCC1蛋白表达对推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耐药状态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