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饮食习惯改变、精神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孕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中约有5%~10%的夫妇受到不孕症困扰,而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育龄夫妇中不孕症患者约占10%~1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有学者指出,人类自然生育能力正遭受严重威胁和损害,不仅表现在不孕症患者数量的急剧上升,还表现在不孕症病因的多样性、复杂性等方面,且某些不孕症的病因还尚未被完全阐释,即所谓不明原因不育。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生育的要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给部分不孕症夫妇带来了希望。目前我国的不孕症发病率约为100%~15%,其中50%是由男方因素引起的。现在已知的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有生精机制缺陷、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因素、染色体畸变、性功能障碍、隐睾、感染、外伤、肿瘤、放化疗、内分泌疾病等。但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仍有约40%的男性不孕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病因,即不明原因性不育。一直以来,精液常规分析是用于判断男性生育力最基本的临床指标。但是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精液常规分析已经不能作为预测男性生育力的最佳指标,况且约有15%的男性不育患者其精液常规检查是正常的,因而有必要探讨新的男性不育评价指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使得精子DNA检测方法也逐渐完善成熟,因此DFI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且认为是一个新的评价精液质量和预测生育能力的指标。众所周知,精子细胞核遗传物质完整性不仅对维持男性正常生育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它还关系到子代健康[5]。由此可知,对精子核DNA碎片状况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对精子DNA碎片化的研究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其具体发生机制也尚未完全明确。但现有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其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仍有较大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139例接受体外受精的男性进行精子DNA碎片检测,分析了DFI对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以评价DFI对IVF结局的预测价值。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探讨精子DFI对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精子DFI对IVF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139例接受IVF男方进行精子DFI检测,并根据精子DFI值将上述IVF患者分为:A组(DFI<17.6%)、B组(17.6%≤DFI<30%)、C组(DFI>30%),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各组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vs B组,p<0.05vs C组),与B组比较,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受精率均降低(p<0.05vs B组,p<0.05vs C组),与B组比较,C组受精率降低(p<0.05);A、B、C三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升高不仅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下降,还可导致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下降,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