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优势和竞争力会随着城市形态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正从城市中心撤离或衰退,以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逐渐兴起,大都市的城市形态开始从生产导向型转向消费导向型。在此驱动下,商品的范畴从传统的物品和服务扩展到城市中的空间和建筑。与此同时,当代的消费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它不再停留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层面上,而是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色彩,成为区分身份、情感体验、建构自我价值的文化活动。这些变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语境,文化消费作为较高层次的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消费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为人类的一项消费活动必将成为一类消费空间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如何在消费社会背景下保留传统、延续文化和发展经济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和文化消费空间研究综述,以广州西关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客体现状分析到主体人的感知角度对其文化消费空间进行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作为文化消费活动空间载体的文化构成要素,阐述了文化消费对于历史街区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为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空间的塑造提供理论支持,对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根据文献分析和田野调研,本文在对广州西关地区文化构成要素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构成要素的特质与组合,探究西关地区的传统风貌形态和其风貌形态在历史街区中的分布,结合历史街区特有的文化构成要素,总结得出广州西关历史街区主要类型,并指出不同类型的代表街区,为本文案例街区的选择和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其次,结合比较分析,以四个案例街区作为不同类型历史街区的代表,在充分发掘案例街区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文化消费类型和文化消费空间分布两方面,对案例街区文化消费空间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得出西关历史街区主要的文化构成要素,为广州西关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空间感知分析奠定了研究基础。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认识地图,基于总结提炼出的主要文化构成要素,从文化构成要素的认同感知、内涵感知和文化消费空间的意象感知三方面对其文化消费空间进行了感知分析,综合论证了文化构成要素与历史街区类型间的关系,探究了西关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空间的文化构成要素感知现状。最后,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借鉴,基于文化构成要素的感知现状,从多角度对广州西关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空间的保护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