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叙事策略上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儿童电影为研究对象,以金鸡奖和童牛奖的优秀获奖影片为具体个案,并借助电影叙事学的理论知识,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维度,对不同发展时期中国儿童电影的叙事策略变迁作具体的分析。笔者首先根据历史语境、生产概况及创作特点三个方面的原因,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1979-1989年探索期、1990-1999年稳定期、2000-2009年繁荣期和2010年至今调整期。同时结合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传播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原因,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变迁作分析。从叙事主题来看,探索时期的儿童电影创作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观念的限制,仍保持着对传统题材的坚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稳定时期儿童电影主题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繁荣时期,儿童被授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成为了电影市场新的创作者,电影主题回归“儿童本位”;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儿童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环境,调整时期“儿童发展”题材全方位开发。在叙事结构方面,笔者从叙事时空、叙事立场和叙事线索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叙事时间从探索时期的单一线性时间顺序结构到多元时间叙述方式的采用,叙事空间从学校和家简单的两点一线到创新叙事空间的转变,叙事人称从探索期的非人称叙事到新世纪开始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叙事线索上从单一叙事到多线叙事的变化。在叙事语言方面,由于电影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电影拍摄技术的发展,中国儿童电影视觉语言完成了从叙事性到艺术性的转变,声音语言从被边缘化到实现功能化的转变。笔者最后提出中国儿童电影接下来应该要挖掘儿童的兴趣视角,坚守“以儿童为中心”的叙事主题,重视市场隐形主体,调和孩子与父母的立场以及合理运用高科技,丰富视听语言的艺术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