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市作为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它的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力是其赖以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随着该绿洲区域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大量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资源的供给压力不断变大,同时,该区域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使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乌鲁木齐市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乌鲁木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5年来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粮食作物、蔬菜、水产养殖、畜牧业的变化轨迹及原因分析)的变化轨迹。对耕地资源中年末耕地面积、年末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蔬菜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蔬菜总产量、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养殖总产量等15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制了15年滑动平均曲线图,与多年平均值进行了对比,并分析各曲线变化的成因。根据各年代绘制了各类数据的柱状图,经分析,发现研究区气候资源中的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基本保持稳定;研究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且年际变化较大,这与乌鲁木齐区域的高低空大气环流及副热带西风急流移入新疆的时间及位置的变化有关;研究区水资源短缺将是制约乌鲁木齐绿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土地资源中的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种植业(生物资源)面对绿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变化轨迹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资源变化轨迹与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承接上述研究,再根据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5年来乌鲁木齐市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在和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3个系统中,社会子系统的承载力相对富余,而自然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均处于超载状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未来该区域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的调整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