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激光脉冲在一维光子带隙结构中传播特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子晶体是目前光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超短激光脉冲在光子晶体中的传播特性,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且在集成光路和全光通信等技术应用中有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系统地研究了超短激光脉冲在一维光子带隙结构中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计算了转换极限高斯脉冲在光子带隙结构中的传输情况,光脉冲的各Fourier分量经历了不同的相移和不同的放大后重新相干叠加得到反射脉冲和透射脉冲的波形,其中利用转移矩阵法计算光子晶体的结构特性。发现当光脉冲的载波频率位于透射谱的峰值时,其反射脉宽得到压缩,当载波频率位于透射谱的谷底时,其透射脉宽得到压缩。并分析啁啾脉冲在光子晶体里的传播特性,计算发现当入射脉冲宽度大小一样,啁啾系数绝对大小一样,某频率处的正啁啾脉冲的透射脉宽相等于负啁啾在该频率对应禁带中心频率对称的频率时的脉宽,并且他们的反射及透射波形在时域上相同。并且,我们还发现当载波频率位于通带时,反射脉冲裂变成2个相连的脉冲,这一现象可以应用于光路与非门设计中。 其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光子带隙结构透射谱的方法,即由已知的入射脉冲和可测量到的透射脉冲利用傅立叶方法求得的频谱关系求得光子带隙结构的特性,事实上,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任意结构的透射谱的测量。
其他文献
单晶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它的带隙宽度Eg=1.1eV,作为发光器件材料在光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90年,英国科学家Canham首次观察到室温下多孔硅强的可见光光致发光,并
近年来,随着神经元网络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神经元网络是复杂网络,实验给出了在一定初始培养密度下突触数目的饱和时间,同时也有理论表明形成突触的神经元之间的距离
金刚石是一种集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功能材料,它具有极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表面化学修饰和功能化可以为金刚石表面引入新的
随着磁性薄膜制备技术的迅速发展,超薄膜磁学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对1~10 AL Fe/Cu(100)体系形成了一些共识,但还存在着许多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从头计算的软件包VASP,对1~7 AL Fe/Cu(100)体系几何结构和共线/非共线磁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1~7 AL Fe/Cu(100)超原胞的几何优化和非共线磁结构的总能计算
对于聚合物与有新奇结构的多臂纳米棒形成的复合结构薄膜,不仅增大了电荷分离的界面,而且具有优异的一维电荷输运性质,且解决了普通的一维纳米棒在构成薄膜时大部分的纳米棒是平
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作为物理研究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其中包括将原子运动温度降到了空前的低温(低于),并且能将气体原
电控可重构天线技术是近些年新出现的天线技术。电控可重构天线能够以非机械的方式来改变其电参数,如辐射方向图、工作频带、输入阻抗、极化方式等等。多频段多模式的电控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