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搜集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高危因素及早期营养摄入情况,并探讨二者对BPD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为BPD的早期诊断和防治以及早期营养干预提供进一步研究基础。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生后24小时内转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生后第一周营养摄入均为肠外营养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性研究,根据结局是否发生BPD将早产儿分为BPD和非BPD两组,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随机匹配同期一般资料与BPD组无差异的早产儿作为非BPD组。搜集其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资料分析依次记录和比较BPD和非BPD两组,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思路依次列表分析:(1)患儿胎龄、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2)妊母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史、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氧水污染、产前感染史等情况;(3)患儿肠内营养开始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4)患儿生后第一周肠外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d)及碳水化合物(g/kg/d)、蛋白质(g/kg/d)、脂质(g/kg/d)等营养物质摄入情况并按疾病程度及体重分级分析;(5)患儿合并症情况分析;(6)患儿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情况分析。结果:(1)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研究期间本中心共收治≤32周早产儿共832例,排除32例自动出院,36例住院时间不足28天,30例在住院期间进行了外科手术,其中发生BPD的共83例,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中,将随机匹配一般资料与BPD组无差异的87例作为非BPD组纳入研究,170例入选患儿中,男96例(56.47%),女74例(43.53%),平均胎龄(30.15±0.91)周,平均出生体重(1.37±0.19)kg。BPD组共83例,男52例(62.65%),平均胎龄(29.72±1.90)周,平均出生体重(1.41±0.33)kg;非BPD组共87例,男44例(50.57%),平均胎龄(29.90±1.56)周,平均出生体重(1.42±0.28)kg。在BPD组中,轻度BPD组59例,中度BPD组15例,重度BPD组9例;BPD组中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500g)50例(60.24%),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大于1500g,小于或等于2500g)33例(39.76%),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为试管婴儿、是否为双胎或多胎均无显著差异(P>0.05);(2)收集孕母及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1、两组早产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羊水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感染史等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孕母妊娠期高血压及产前使用激素方面BPD组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2、两组早产儿基础疾病及合并症比较:BPD组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喂养不耐受、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BPD组在生后一周体重、出院体重均低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PD组住院时间、出院矫正胎龄显著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宫外生长迟缓明显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儿早期营养摄入情况比较:肠内营养部分中BPD组患儿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显著晚于非BPD组(P<0.05),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长于非BPD组(P<0.05);BPD组液体量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而热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营养方面显著低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PD组中不同程度及体重分级情况分析:生后第一周营养水平:轻度组的液体摄入量显著低于中重度组(P<0.05),轻度组的平均热卡、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中重度组(P<0.05),而在平均碳水化合物及平均脂质摄入量上未见明显差别;在不同体重组中,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液体摄入量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大于1500g,小于或等于2500g)(P<0.05),而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热卡摄入量显著低于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大于1500g,小于或等于2500g)(P<0.05);而在不同体重组中,平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的摄入量无明显差异;(5)早产儿发生BPD独立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外平均热卡摄入(OR=0.901,95%CI:0.821-0.988)为BP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为保护因素,即平均热卡摄入越高,患者患BPD的概率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为BP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为危险因素,即BPD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较长。将上诉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预测相关指标效能,结果显示:肠外平均热卡摄入量、机械通气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可用于诊断预测BPD,其中肠外平均热卡的灵敏度为0.828,特异度为0.763,截断值为62.390,即肠外平均热卡高于62.390kcal/kg/d时,患儿发生发展为BPD的可能性低;机械通气时间的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966,截断值为17.50d,即机械通气时间高于17.50d,患容易发生发展为BPD;达到全肠内营养天数的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724,截断值为34.50d,即达到全肠内营养天数高于34.50d,患儿发展为BPD的风险高。(6)患儿住院期间治疗措施情况:BPD组早产儿出生后1月内输血史率(输血大于3次)、机械通气率及时间、吸氧时间以及达到完全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大于非BPD组早产儿(P<0.05)。结论:(1)BPD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妊母妊娠期高血压在BPD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BPD患儿早期营养物质摄入量均低,液体摄入量高,体重越低,病情程度越重;对BPD高危儿早期合理限制液体量,积极补充热卡及营养物,预防BPD的发生;(3)早期平均热卡摄入量、机械通气时间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可以联合预测BPD发生发展,提高早期能量摄入,采取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尽早撤机,积极肠内喂养,可以降低BPD的发病率;(4)BPD患儿并发症较多,治疗困难,预后欠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应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