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典三叉神经痛(class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CTN)是由神经血管压迫导致的颌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长期的疼痛刺激可导致CTN患者大脑的功能发生改变。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疼痛传导通路的重要枢纽。CTN患者ACC与大脑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是否因长期的疼痛刺激而发生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FC分析技术,探讨CTN患者ACC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病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TN患者和与其性别、年龄、利手相匹配的2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获取两组被试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所有被试进行Rs-fMRI扫描,在MATLAB平台上利用DPARSF2.3、SPM8软件对获取的两组静息态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选取左侧和右侧ACC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FC计算、组间比较得到种子点FC的差异脑区。利用SPSS19.0软件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选择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CTN组差异脑区的FC值与病程、VAS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CTN组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5.72±12.82岁;病程0.04~20年、平均病程3.92±4.30年;神经血管压迫:左侧7例,右侧18例;VAS评分5~9分、平均评分6.28±1.43分;HC组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5.56±11.81岁;(2)与HC组相比,CTN患者左侧ACC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Crus I区/Crus II区/VI区、右侧舌回/枕下回/距状回,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岛叶/壳核、双侧中扣带回(p<0.05,GRF校正);(3)右侧ACC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舌回/枕下回(p<0.05,GRF校正);(4)CTN组差异脑区的FC值与病程、VAS评分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CTN患者ACC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涉及疼痛的感知、运动、认知及情感处理等功能,提示可能与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2)利用Rs-fMRI的FC分析方法可以为帮助更好地理解CTN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