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97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时至今日,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日趋完善,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争议事件却是越演越烈。许多项目即便通过了环评程序,也未必能让公众信服,环保部门的立场态度与环评报告的公正性及专业性常常受到质疑。环评审查运作的情况已与原初的设计目的出现落差。在面对环评事实时,必须从现实问题考量,解决现实所需。长期而言,制度设计的问题仰赖立法修改来解决。但修法可能旷日费时,修订后的法律未必能有效解决目前个案所遇到的争议。相对的,司法制度较能有效解决环评个案争议,达到维护环评价值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决定作为行政行为的一部分,运用司法力量对其进行审查监督,是我国环境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现实状况的考察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路径,除去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的基本理论。该部分首先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包括环评报告的内涵、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主体及其法律效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重要书面表现形式,其为决策者决定是否实施某项开发行动以及以何种方式实施提供参考;环评报告审查主体,在世界范围内分为两种类型:单主管机关审查和复数机关审查;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法律效力,根据环评报告的审查决定是否对开发建设项目具有实质性的法效力,分为不具有约束力的程序行为和具有实质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其次,论述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类型。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类型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两种类型,二者的审查主体、程序、内容和效力各不相同。最后,论述了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的内涵。环评报告审查决定行政诉讼与一般的行政诉讼不同的是它以环境作为媒介而进行的,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等相关的诉讼,它具有当事人范围广泛、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的可诉性、原告资格、审查标准、审查内容做了实然性分析,并指出司法审查作为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理论上对环评报告审查程序施加四大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二是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三是促进立法上所确立的环评审查程序得到践行,从而实现权利保障,促进理性决策;四是调和环评审查过程中的各方价值,进一步建构风险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环评争议。第二章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可审查性。我国环评报告审查类型分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审查和规划项目环评报告的审查。该部分首先论述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性质和可审查性。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无论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前还是修改后,都是独立的行政行为,具有可审查性的。其次,论述了在规划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性质与可审查性。关于规划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性质,理论界有内部程序行为、视为外部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三种不同的观点,文章在对三种观点评析的基础上,认为规划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法律性质应为准行政行为。在其效果“外化”时,即对当事人产生“实质影响”时,具有可审查性。最后,为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主张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决定可以适用预防性行政诉讼,并对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的原告资格。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可诉性不存在任何争议,因此,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是环评行政诉讼实践中的主要形态。该部分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原告资格进行了实然性分析,实践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行为的司法审查,主要是利害关系人所提起的行政诉讼,少有行政相对人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行为提起诉讼的情形。而利害关系人对建设项目环评许可决定与其他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是否具有原告资格,法院所持观点并不一致。其次,分析了规划环评报告审查决定诉讼原告资格的障碍及缓和。司法实践中,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规定公众对规划环评报告审批行为的诉讼权利。但在规划环评报告审查决定效果“外化”具有可诉性时,应赋予公众诉讼权利。此时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笔者认为,应与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的原告资格一致,采用“利害关系说”。接着,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原告资格认定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行政诉讼法》建立立案登记制的同时,又将原告资格规定于起诉条件之中,由此形成立案登记制与起诉条件高阶化之间紧张关系的情形下,法院在审查环评案件原告资格时,应恪守主观诉讼原则,将原告资格的重点放在权利救济上,不再纠结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难题上。而是从规范保护目的角度来认定利害关系,即在“认为”标准基础上,引入“保护规范理论”来界定环评案件的原告资格。第四章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内容的司法审查标准。环境问题牵涉的因素复杂,影响的范围广泛,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别具特色与难题。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法在对相关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内容的特殊性。首先,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问题。主张在审查原则上,若环评案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为法律问题,法院应对其进行全面审查。若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事实相互缠绕、相互佐证,法院不应拘泥于解释法律概念,而应该积极解释不确定法律所涉及的事实认定问题;在解释方法上,法院应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运用多元解释方法积极解决环评报告审查决定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适用问题;在判断方法上,采用判断过程型审查,包括主观判断法、过程判断法和相关记录及证据判断法。其次,关于环评报告审查决定中的专业问题。主张理论层面,应发挥司法能动,调整环评审查过程中的权力互动;技术层面,应合理把握司法审查强度;制度层面,应设置专门审判机构,健全法官队伍和专家队伍。最后,关于相关利益问题。主张适用利益衡量方法,具体到环评报告审查决定案件中,即要求法官要结合具体案件,全面调查分析案件所涉公共利益和个人的财产利益、环境利益等,科学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注重说明理由义务。第五章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程序的司法审查。该部分在对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程序司法审查案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环评公众参与程序是环评报告审查决定司法审查的重点。但由于我国环评法制上对环评参与方式规定的“弹性化”和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在审查标准和强度上,法院往往仅仅审查形式合法性,而就公众参与方式选择的裁量权行使未予涉及;在审查结果上,现阶段法院对环评报告审查决定程序所采取的审查是事后实然性的结果审查,这种方式显然不足以体现程序价值应有的地位。文章在对美国环评决策程序司法审查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应强化环评程序的审查强度,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环评程序中涉及公众程序权的违法行为应予撤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改变环境法是软法的现象,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提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即以法治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结合点、平衡点、契合点,发挥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实现二者协调联动,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好驾、护好航,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大量环评诉讼或许会产生,果如是,司法就应充分发挥“保障者”角色,直面困难和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回应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更高期待。
其他文献
注意资源分配研究是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视译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并不多见。通常认为,文本难度较高时,译者会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但也有研究发现文本难度并不会或者仅仅对某一翻译阶段的注意资源分配情况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所遇到的各类翻译问题也会占据更多的认知处理资源。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公开发表的关于德汉视译过程的翻译问题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比学生译员在对不
学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双语作家之一。他因其俄语和英语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而举世闻名,被写进了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的文学史,成为了 20世纪以来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巨匠。纳博科夫一生创作了9部俄语长篇小说,8部英语长篇小说,68篇短篇小说。一直以来,大多数研究者都将目光集中在作家的长篇小说上,对其短篇小说的关注略显不足。
学位
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世界各地提供品类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助推了网络商品交易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的通路。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期望看到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会突破目前的市值。然而,伴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力发展和强劲崛起,跨境电商经营者和商品提供者在海外被诉商标侵权案件频发,
学位
<正>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工业互联网是连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具有开放、互联、跨域、融合等特点,这是工业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它打破了以往相对清晰的安全边界,因此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难题。特别是与互联网相连后,既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外部威胁,又存在工业生产等内部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工业互联网安
期刊
本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专业技能理论、心理语言学的词汇提取及双语心理词汇理论,旨在探明专家译员的词汇加工效率是否具有优势,专家译员与学生译员之间同声传译(简称同传)词汇加工的效率区别、产生区别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同声传译词汇加工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首先专家译员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加工效率在理解、概念化和产出三个子过程中是否更高,以及在听觉输入和口语输出模式下包含语言转换的整体词汇加工效
学位
时体范畴一直备受语言学界关切。波汉时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差异,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揭示,亟待学界进一步探究。作为一名伊朗人,我深感这一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借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王文斌2013a,2013b,2019),探视波汉时体的时空性特质差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透过波汉小说的互译观察波汉时体的表现异同,尤其是彼此的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拟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波斯语小说《瞎猫头鹰》的汉
学位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党内法规制定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建立以来,党始终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注重发挥党内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凝聚思想共识、调整党务关系、严明纪律规矩的积极功能。历经百年发展,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形成了立足实践、广泛参与、多类综合、统筹协调的有益经验,程序化、
学位
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追求的就是罚当其罪、罪刑相当,坚持的是一种实质公平刑法观。从理论上而言,要实现这样一种刑法基本理念,就不仅仅将重心停留在犯罪行为人身上,而是应当延伸到被害人,其目的在于相对精准确定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大小及其刑罚轻重。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忽视被害人在案件中的作用而机械量刑造成刑罚畸重的情形,如许霆案、于欢案,等等。因此,无论是从贯彻刑法基本原则出发,更为具体还包括行
学位
在借鉴斯普劳特夫妇“人-环境关系理论”的逻辑基础上,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英国“三个时期”地缘政治观的形成;而地缘政治观直接影响着不同时期决策者对英国欧陆政策的制定。从不同时期英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海陆倚重差异出发,本文将近代以来英国“三个时期”(即对欧“均势”政策时期,1945年至2016年全民公投做出脱欧决策时期和做出脱欧决策之后至今的三个时期)分别概括为“以海制陆”、“依海向陆”和“亦海亦陆”
学位
1978年至2019年,我国累计减贫7.65亿人,脱贫工作进入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连片特困地区,保障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返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是亟需研究解决的命题。本研究在国内外反贫困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对连片特困地区样本区2017年以来的跟踪调查,从阻止连片特困地区返贫的视角切入,结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