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儿童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基本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该病的合理诊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部确诊的72例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患儿,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xcel表格及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72例FPIES患儿,男性35/72例(48.6%),女性37/72例(51.4%),男女比例为1:1.06。2.72例FPIES患儿入院时年龄中位数为1.53(1.08-2.18)月,首次发病年龄中位数为0.97(0.51-1.85)月。按首次发病年龄分组,早发型(<9月龄)68/72例(94.4%),晚发型(≥9月龄)4/72例(5.6%),以早发型多见。新生儿组又分为≤7天早期新生儿组(7/36例,19.4%)、8-28天晚期新生儿组(29/36例,80.6%),28天-9月组又分为28天-3月组(22/32例,68.8%)、3-6月组(2/32例,6.3%)、6-9月组(8/32,25.0%)。首次发病年龄多集中在生后8天-3个月(70.8%,51/72例)。3.85.9%(61/71例)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仅个别患儿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4%,1/71例)、低出生体质量儿(8.5%,6/71例)、巨大儿(4.2%,3/71例)。出生方式为剖宫产(66.7%,48/72例)多见,胎龄多为足月儿(84.7%,61/72例)。起病前大多为混合喂养者(49/72例,68.1%),其次为人工喂养者(18/72例,25.0%),纯母乳喂养者起病少见(5/72例,6.9%)。4.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性别、生产方式、胎龄、有无兄弟姐妹、出生体质量、起病前喂养方式、既往或此次有无湿疹史、家族过敏史、住院时间长短、治疗好转时间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5.起病前不同喂养方式患儿住院时间长短不全相同,人工喂养组住院时间>7天的比例(13/18例,72.2%)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15/49例,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6.所有患儿均有呕吐(100.0%),其次为腹泻(65.3%)、腹胀(56.9%)、奶量下降(47.2%)等。相比28天-9月龄患儿,患儿发病年龄≤28天更易出现腹胀;与≤28天新生儿组相比,≥9月患儿更易出现脱水、嗜睡、面色苍白,28天-9月患儿更易发生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FPIES患儿可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16/72例,22.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6/72例,8.3%)、血小板计数升高(15/72例,20.8%)、CRP升高(CRP>8mg/L,12/70例,17.1%)、PCT升高(34/46例,73.9%)、白蛋白降低(10/72例,13.9%),粪便常规中发现5/72例白细胞(+-+++)、2/72例红细胞(++-+++)、26/72例脂肪滴阳性、24/44例粪便还原糖试验阳性、24/62例隐血弱阳性或阳性,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实验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16/72例(22.2%)完善了粪便菌群分析,均提示有菌群失调发生,其中75.0%粪便菌群总数较正常减少,以G+杆菌、G-杆菌减少为主。9.腹部超声结果示31/60例(51.7%)肠腔胀气、10/60例(16.7%)腹腔积液、11/60例(18.3%)肠壁或门脉积气征象、2/60例(3.3%)肠壁增厚,不同年龄段患儿腹部超声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10.腹部X片摄影结果示52/59例(88.1%)小肠、结肠普遍充气/扩张、16/59例(27.1%)肠间隙增宽、22/59例(37.3%)液气平、14/59例(23.7%)肠壁或门脉积气,不同年龄段患儿腹部X片摄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11.37/72例(51.4%)更换为氨基酸奶粉喂养,21/72例(29.2%)更换为深度水解奶粉喂养,6/72例(8.3%)嘱母亲回避常规易致敏食物(牛奶、鸡蛋、核桃、花生、豆制品、鱼及海鲜类食物等)后继续母乳喂养,4/72例(5.6%)嘱患儿回避可疑致敏食物,4/72例(5.6%)采取其他措施(更换为母乳+深度水解奶粉/氨基酸奶粉、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按1:1混合喂养)。结论:1.本研究中患儿,FPIES主要以早发型多见,其中首次发病年龄多集中在生后8天-3个月。2.FPIES大部分以混合喂养多见,其次为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起病者少见。3.FPIES排行前三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100%)、腹泻(65.3%)、腹胀(56.9%)。4.相比新生儿,患儿起病年龄≥9月更易出现面色苍白、脱水、嗜睡等早期休克表现。5.肠壁增厚、肠壁/门脉积气征象可以出现在FPIES早期腹部超声中,短期内可自行消失,有助于早期与NEC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严重挑食与其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全国13城市招募的2~7岁1 349名ASD儿童,1 170名典型发育(TD)儿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挑食情况,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社会反应量表(SRS)评估ASD儿童核心症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严重挑食对ASD儿童体格生长和核心症状的影响。结果ASD儿童的严重挑食率为56.5%(7
学位
目的:了解儿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的病因构成、并发症及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CKD5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分布情况,回顾性分析贫血、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合并骨矿物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in chronic kidney dis
学位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HFNC治疗COVID-19合并AR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22年2月14日,其中试验组采用HFN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COT)或者无创通
学位
目的:总结对比儿童完全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与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的临床特征,分析IKD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CKD组与
学位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首次行手术治疗的54例颅内室管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使用SPSS 26.0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54例颅内室管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61.1%),女21例(38.
学位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病原特征,为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儿的识别及预测,以及临床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的血培养确诊院内感染败血症的25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将其分为化脑组及非化脑组,统计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病原学特征、药敏结
学位
目的回顾分析肥胖对PICU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301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0)制定的生长发育标准,将患儿分为肥胖组(49例)、超重组(96例)和体重正常组(156例)。观察临床结局指标包括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21 d、气管再插管、气管切开、
学位
目的:RAG1/2缺陷患儿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以SCID和Omenn综合征较为常见,但越来越多的不典型SCID和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被发现,扩大了该病的临床表现谱。通过对RAG1/2患儿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一线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本文报告了2008~2021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4例RAG1/2缺陷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不同的临床表型。结果:24名
学位
目的:比较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PIPC)新生儿粪便菌群差异,为进一步寻找鉴别二者的菌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新生儿诊治中心的4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NEC组22例,FPIPC组21例;在出现腹胀或血便当天采集患儿自然排泄粪便样本,提取DNA,应用16Sr 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两组粪便微生物组成,进行生物学分析。比较两
学位
目的:研究儿童(年龄≤5岁)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探索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适合指标,并建立相关指标的预测模型以评估阑尾炎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连续治疗的行阑尾切除手术患儿并纳入统计分析5岁及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中所见和术后阑尾病理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G1组和急性复杂性阑尾炎G2组。对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