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行为选择的心理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对死亡的无限恐惧、对病痛的无限忍受之后,安乐死作为一种理智的死亡手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于世人面前。安乐死的出现,是人类对死亡长期探索及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人们追求生存权利、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安乐死就变得格外复杂了。因涉及太多复杂的因素及各种禁忌,又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经历、职业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于安乐死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态度。患者在安乐死的选择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是研究安乐死的重大问题之一,恰当地将病人选择安乐死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和研究身患不治之症病人选择安乐死时的心理状态和有关心理学问题,对于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以及社会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直接访谈法对人们关于死亡与安乐死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待死亡的态度有显著性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相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更能接受安乐死。其次,不同职业类型以及宗教信仰的人群对安乐死的态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次,死亡态度影响到安乐死行为的选择,最后从调查中发现,社会对安乐死的认知程度较高,通过对人们谈论死亡时的心态进行分析发现拥有健康生死观的人更倾向于赞同安乐死。
其他文献
目的:   引进并修订相倚性自我价值量表(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Scale,CSW),分析检验其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及效度,采用修订后的CSW中文版在大学生被试中进行验证
在有关身体问题的研究领域,体象一直是研究的核心,近50年来,有关体象的研究文献增长极为迅速,不同流派对体象理论的研究,不同维度的体象测量技术与工具的诞生,不同体象治疗方法的发
MOOC因其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在教育技术上实现了颠覆性创新,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不再受外界条件限制。相比之下,地方本
研究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发展状况,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静态影响因素(性别、是否独生等)和动态影响因素(社会互动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并基于生态学理论视角,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