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学的一种新兴理论,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翻译者的关注或认可。生态翻译学是在原有的翻译理论上发展而来的依托东方哲学理念并借鉴东方生态智慧的一种新兴的翻译学理论,这一理论通过借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将生态学和翻译学结合起来,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该理论为指导翻译行为提供了全新的、和谐的、多维的视角和崭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为翻译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指导。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内涵,并在此视角下以莫言的小说作品《售棉大路》英译为例,具体分析在该小说英译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翻译策略,旨在为莫言作品的英译提供一定的翻译实践参考,进而在深入理解生态翻译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通过使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强化和提高文本翻译技巧的应用能力,综合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生态翻译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为翻译学科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角度。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各种翻译策略的使用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尤其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上有较为突出的体现,具体表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上为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为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这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文本的文学内涵和写作风格、文学特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在为翻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也丰富了文学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使得文学文本的外译更加符合并适应译入语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同时又保证了原文本的文学特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提出,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策略的使用尤为关键。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在不同的语境和文本中,对不同文本的翻译提供指导性的作用。作为莫言早期的代表作品,《售棉大路》中的环境描写较多,因而,在对人物进行刻画时,本文作者大多数选取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然而,在进行文本英译的时候,如何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如何使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得以凸显,成为了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本论文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小说文本的英译选择了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跟小说文本本身的特色相互契合,在环境烘托和人物描写方面,符合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作为时代产物的文学文本,在英译过程中,做到与时代的特征相切合,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相吻合。生态翻译学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指导。生态翻译学虽然是翻译学科一个新兴的理论视角,但其发展迅速,在理论提出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的重视和应用程度也不断增强。本文选取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文学文本英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也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力求在翻译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创新。论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对莫言及其主要的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进行文本英译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观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莫言作品的外译情况进行了介绍,突出了在文学作品外译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翻译策略的重要性。第三章构建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对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说明。第四章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结合莫言《售棉大路》小说文本的翻译,分析了其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主要论述了归化、异化策略和形合意合相互转化的策略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的不同体现,将生态翻译学提供的全新理论视角与不同的翻译策略相互结合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和说明。在论述和说明中,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主要采取了论述理论和文本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和展望。在总结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翻译学的提出对翻译策略和文本翻译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明确了生态翻译学对于提高和改进翻译策略使用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需要提高和改进的部分进行了说明。作为翻译学科的新兴视角,生态翻译学的发展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其理论和应用的相互结合上还应该有大的改进和发展。论文的最后一章对这一点进行了论述和说明,对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对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进行了阐述。各种翻译策略在生态翻译学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下,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这将对不同文本的翻译产生促进作用。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提升对不同翻译策略的应用能力,将对提升翻译水平,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不同的文本类型并对之进行翻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