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东莞市计生中心2005~2011年在东莞市行定期宫颈癌筛查的结果,探讨定期宫颈癌筛查并及时给于病变宫颈相应治疗对东莞市妇女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趋势及变化的影响,以及比较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旨在为我市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及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措施做科学根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7年中行宫颈癌筛查妇女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对病检结果发现宫颈病变者建议专科医院治疗),统计各年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年发病率、在2005~2008年与2009~2011年各年龄段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和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选择其中具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妇女同时行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学采用SPSS17.0的R×C表X2检验、2×2表X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⑴2005~2011年我中心宫颈癌筛查人数中浸润癌、原位癌、CINⅢ、CINⅡ、CINⅠ的发病率分别为1.237‰、3.351‰、4.871‰、3.450‰、5.391‰。⑵2005~2011年CINⅠ、CINⅡ的发病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CINⅢ、原位癌、浸润癌相隔两年以上的筛查结果行两两比较的2×2表X2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⑶参加筛查者年龄在16岁至78岁之间,将其分为16~岁、35~岁、45~78岁三组。宫颈浸润癌平均发病年龄由2005~2008年的(48.58±5.38)岁下降为2009~2011年的(46.09±7.63)岁。16~岁组宫颈浸润癌构成比由2005~2008年为4.285%(3/70)上升为2009~2011年的4.545%(1/22);CINⅢ/CIS的构成比由16.814%(76/452)上升为20.930%(45/213),但升高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6~岁组妇女宫颈浸润癌、CINⅢ/CIS发病率有下降,经2×2表X2检验,结果浸润癌的矫正P值为0.635,CINⅢ/CIS的X2值为2.444,P值为0.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岁组CINⅢ/CIS、45~78岁宫颈浸润癌、CINⅢ/CIS在两阶段其发病率经2×2表X2检验,X2值分别为25.827、11.862、13.703,其P值均小于0.001,三组均有显著差异。⑷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和宫颈糜烂等慢性宫颈炎;中老年宫颈癌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和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病理结果:宫颈癌92例,其中2005-2008年腺癌、磷腺癌为7例,构成比10%,2009-2011年有4例,其构成比为13.6%,其构成本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P值为0.698)。⑸以病理检查CINⅠ及以上宫颈病变为标准,DNA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53.5%,约登指数0.316,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为44.9%,特异度为73.3%,约登指数0.182;以病理检查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为标准,DNA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44.2%,约登指数0.282,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为47.7%,特异度为69.6%,约登指数0.173;以病理检查CINⅢ及以上宫颈病变为标准,DNA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40.4%,约登指数0.283,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为47.8%,特异度为66.9%,约登指数;0.147
结论:①定期行宫颈癌筛查并对发现有宫颈病变者给于相应治疗,可以使宫颈癌的年发病得到显著性下降。②宫颈癌的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且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腺癌在同期宫颈癌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③DNA定量分析的灵敏度较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明显要高,且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其灵敏度增高,特异度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差,但DNA定量分析的约登指数普遍要较液基细胞学的高,DNA定量分析适用于细胞学医师缺乏地区和大规模高质量的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