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5G技术、民用物联网电磁电容、抗电磁干扰技术以及军事隐身技术的发展,微波吸收材料日益受到关注。碳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微波吸收材料。然而,单一的衰减损耗机制和较差的阻抗匹配使得碳纳米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不佳。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巨大的比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7003); 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085J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技术、民用物联网电磁电容、抗电磁干扰技术以及军事隐身技术的发展,微波吸收材料日益受到关注。碳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微波吸收材料。然而,单一的衰减损耗机制和较差的阻抗匹配使得碳纳米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不佳。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可控的微观形貌,研究发现以MOF为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热解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微波吸收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本文以双/三金属MOF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策略制备四种不同形貌的磁碳复合材料。研究了热解温度和材料组成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石墨化度、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性能、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复合材料的微波衰减机理,为MOF衍生碳基轻质微波吸收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第二章采用静置老化-高温热解法制备了氮掺杂钴/氧化钴/碳/还原氧化石墨烯(Co/CoO/C/RGO)复合材料。探索了热解温度、材料组成和填充比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皱RGO片层表面均匀负载收缩的菱形十二面体碳框架,CoO和Co纳米粒子均匀镶嵌到氮掺杂碳框架;在Co的催化石墨化作用下,碳框架表面原位生成许多碳纳米管(CNTs);添加氧化石墨烯(GO)后,获得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显著增强;当热解温度为700℃,填充比为25 wt.%(基质为石蜡)时,样品在匹配厚度为1.6 mm下,最小反射损耗(RLmin)值达-63.0 dB;在1.5 mm下,有效吸收带宽(EAB)为4.3 GHz。多重组分间的界面极化,氮掺杂诱导的偶极极化,反铁磁性CoO、磁性Co以及导电性RGO和CNTs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微波的衰减损耗。(2)第三章首先将磁性Fe3O4微球与树叶状CoZn-MOF前驱体复合,然后高温热解制备氮掺杂钴铁合金@碳-碳纳米管(CoFe合金@C-CNTs)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热解温度,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组成、物相结构、石墨化度、磁性能、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结果发现: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呈现树叶堆叠的四角星形貌;当热解温度为700℃时,在1.4 mm的厚度下,RLmin达到-54.5 dB;而在1.6 mm下,EAB达到5.0 GHz。氮掺杂CoFe合金@C-CNTs复合材料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归因于CoFe合金的磁损耗、CNTs的电导损耗、氮掺杂诱导的偶极极化、多重组分的异质界面极化以及良好的阻抗匹配和适中的衰减损耗。(3)第四章通过溶剂热-高温热解两步法制备了NiZn-MOF/RGO前驱体衍生中空镍/氧化锌/碳/还原氧化石墨烯(Ni/ZnO/C/RGO)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前驱体中GO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物相结构、石墨化度、微观形貌、磁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皱状RGO片层表面均匀负载中空Ni/ZnO/C微球;改变GO的添加量可以有效地调控获得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即当GO的添加量为60mg时,复合材料在1.34 mm的薄厚度下RLmin达-57.5dB,EAB为4.0 GHz;在1.5 mm下EAB达5.6GHz。独特的中空结构,丰富的异质界面以及多重损耗机制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4)第五章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三金属NiCoZn-MOF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了蛋黄核-壳镍钴合金@碳(NiCo@C)复合材料。探讨了热解温度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组成、物相结构、石墨化度、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700℃~1000℃),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由中空结构逐渐演化为核-壳结构和蛋黄核-壳结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温度为900 ℃时具有综合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即在1.5 mm下RLmin值为-61.9 dB,且在1.7mm下EAB达6.0 GHz。独特的蛋黄核-壳结构、磁共振损耗、偶极极化、界面极化和电导损耗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复合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图72 表6 参133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盾构施工技术日臻成熟,盾构法施工隧道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据调查,伴随盾构隧道运营时间的增长,隧道结构病害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病害不但会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营,甚至会缩短隧道的服役寿命。因此,对盾构隧道结构病害进行全方位的健康诊断,定量化评价盾构隧道结构的健康度,对盾构隧道健康状态做出快速、准确评价,并针对结构病害提出合理、有效地治理方案,延缓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延长隧道的服役寿命
本文在随机生成不同裂隙分维值的裂隙网络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技术,根据含水层随机补排特点,研究分数高斯噪声(fGn)和分形布朗运动(fBm)两种时间分形侧向边界流量随机过程下,岩溶裂隙介质含水层的水位波动分形特点,建立裂隙网络分维值与水位波动分维值之间关系。最后选取淮南煤田潘谢矿区太灰上段水位数据,分析其时间分形特征,并结合断裂分维值验证模拟分析的结论,揭示岩溶裂隙网络介质水位波动时间分形
岩石蠕变特性是岩石的固有属性,影响着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水的存在会导致原本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程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现象,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岩石蠕变特性。本文对不同含水状态下的类软岩进行单轴压缩和单轴加载蠕变试验研究,探究了不同含水状态下类软岩瞬时和蠕变力学特性;基于非线性函数和损伤力学,建立了适用于类软岩的非线性蠕变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不同含水状态下的类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在半导体或高分子材料芯片上构建微流路的系统,其将实验与分析过程转载到芯片结构上,可对样品进行快速、准确和高通量分析,具有高通量和微型化的特点,不仅能降低检测时间和样本消耗量,还能提高样品的检测精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微量样品的检测技术是微流控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传统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需要内置电极、加高压电场或磁场等,但芯片的流道和反应池的尺寸一般为微
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工作面重要装备,对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矿井年产量的增加,大型重载液压支架使用逐渐增多,液压支架尺寸和重量的增加,对液压支架运输和拆装带来了难题,如何安全快捷的拆装液压支架,对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亟需设计出一套可用于快速拆装大型液压支架的专用设备。基于矿井井下综采面的工作环境以及巷道的安装条件,结合大型液压支架快速拆装的工艺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
图像分类是图像分析与处理的重要环节,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图像分类算法需要人工设计特征,缺乏良好的泛化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深度学习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到图像分类领域。因此,基于经典的深度学习模型,本文将改进的方法应用于不同图像数据集的分类,旨在提升图像分类的准确度。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成果如下三个方面。(1)基于传统的单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给出一种改进的多通道卷积
粉尘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矿井粉尘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企业经济损失。因此降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浓度,是我国煤矿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水喷雾降尘是煤矿井下使用最多的喷雾降尘技术,但其降尘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疏水性强、粉尘粒径小的呼吸性粉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焦煤润湿性的影响,为提高矿井粉尘防治效果提供支持。本文选用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
过程挖掘一直以来都是业务流程管理及其一系列相关下游任务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它既是业务流程建模的依据,也是业务流程模型质量好坏的反馈。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各大企业和组织对业务流程的重视程度也变的越来越高,如何从庞大的业务流程系统中有效的挖掘出有用信息对于各企业和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过程挖掘技术是一种利用业务流程系统日常运行中生成的事件日志来查找更合理过程模型的技术,并与其他方法(包括一致性检测
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因其多变又独特的成键形式,拥有多种多样的同素异形体。熟知的几种碳材料,如石墨和金刚石,拥有其他元素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异性质,所以碳基材料一直以来是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重点关注对象。近年来,理论计算方面的逐渐完善以及计算资源方面的不断进步,采用理论计算模拟来设计和研究新材料已经成为了普遍方法。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详细研究了几种碳基材料的性能,具体
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TSN)为新一代实时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多元化通信设备、海量数据传输需求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如何在提高网络时间同步精度,减少节点同步过程导致的能量损耗,是目前TSN时间同步算法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同时,有线主网+无线子网的TSN结构为一种分布式通信网络模型,适用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本文针对TSN时间同步中时钟频率偏移、